急着抓成绩的家长都做错了!4个好习惯才能助力娃成绩窜一窜

有为奶爸育儿 2024-04-01 02:14:40

“你的数学怎么才考了60分?你才三年级啊”,看着儿子的期末数学考卷上鲜艳的“60”分,小柳又气又急。而面对妈妈的质问,沐沐也感到委屈:“我最后4道题的答案全部写错位置了,如果写对的话,肯定能拿80多分。”

“你写完试卷不检查吗?我平常怎么叮嘱你的”,听了孩子的辩解,她更加生气。毕竟孩子不是不会做,只是粗心大意写错了位置。不过,沐沐却理直气壮地反驳:“平常写完作业,你或者爸爸会帮我检查,我考试的时候,你们又不在,我也没办法啊!”

其实,沐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小柳和丈夫还没想过插手儿子的学习。只是,班主任几次提出“他经常写错拼音”、“你们要引导他习惯写完作业后认真检查”等。而夫妻俩又忙于工作,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写作业。

于是,为了省时省事,通常都是让儿子写完作业后,拿给他们进行检查,发现错误立即指出让儿子修改。

“我们检查多了,他也能有样学样,慢慢学会自己检查”、“考试前提醒他就行了”等观念下,小柳夫妻俩便轮流为儿子检查作业。

久而久之,沐沐也养成了写完作业后直接拿给爸妈检查,自己只负责写的习惯。而如今,上了三年级之后,他甚至连爸妈提醒“写完试卷要认真检查”都当成了“耳边风”,随堂测试、期末考试等,他的成绩一直徘徊在“下游”。

这些不良学习习惯,超过80%的孩子都“踩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根据《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可知,80%左右的小学、初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孩子们学习过程中,不良学习习惯普遍存在,尤其是下面的4个坏习惯,希望你家孩子一个也没中!

1、学习不专注,只有“三分钟热度”

根据儿童心理学可知,从3岁左右开始形成有意的注意力开始,4至5岁可以维持10分钟,到了5至6岁增加至15分钟左右,而7至10岁,时长可以达到20至30分钟。然而,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被破坏,如家长经常打断他们,那么他们很难长时间维持专注做事。

比如,上课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等,且对许多事情表现出“三分钟热度”,很难做到认真、专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2、自律能力薄弱

做作业必须家长监督、看电视与玩游戏需要家长管控、赖床导致迟到等等,对于自律能力薄弱的孩子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外力约束,自我管控能力几乎为零。

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调查显示,超过6成孩子在没有家长、老师的管束下,尤其是没有获得特别教导,自律能力极为薄弱,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也受到波及。

3、害怕学习

《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50%患有抑郁症的人群为学生,主因便是学业压力。

不难看出,孩子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学习难题,对学习产生畏惧、排斥心理,又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调节方法,导致身心受到影响之余,学业也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4、没有学习规划,效率不高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70%的小学生没有学习规划,79%的初中生既没有学习规划,也没有学习动力。故而超过半数小学、初中生出现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其中,79%没有学习规划与动力的初中生里,又有80%的人在小学时就没有进行学习规划的习惯,家长也没有进行任何干预与引导。故而随着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这部分孩子的成绩也越差。

学习成绩提升困难?首先拥有4个学习习惯

哈佛大学的“Grant Study”实验,通过7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了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更易获得成功,人际交往也更顺畅。故而专家们纷纷建议家长们与其过于专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始!

好习惯一:习惯复习与预习

《论语》中的《为政》提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足以看出复习的重要性,不仅是巩固已学知识,也是检查是否有错漏或疑惑。

同样的,如果能提前预习后一天的课程,重点标注需特别了解的知识点,上课时便能更有针对性,提升课堂专注度。

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每天晚上进行复习与预习的习惯。在这方面,还有一些重点值得家长关注,比如怎么复习,怎么预习能真正提升学习效率,下面的内容中,我会做详细的介绍。

好习惯二:自律且懂得合理规划学习

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总结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再三强调:“我能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自律。”就如自律的孩子,哪怕没有家长的监督,他也同样能约束自己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会出现拖延的情况。

同时,若家长希望孩子能拥有较强的自律性,也离不开拥有合理的规划。比如,什么时候做作业、背课文,又或是掌握多少知识点等,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学习,正如那句“习惯成自然”,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习惯约束自己。

好习惯三:习惯独立思考

比尔·盖茨谈及事业成功的秘诀时提到:“远离平庸,取得进步,首先就是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家。”因为只有独立思考,遇事不会习惯依赖他人,才能使自己获得动脑思考的机会,探索更多知识。

而家长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自由,尊重他们的想法,切不可事事包办,剥夺了孩子自行解决难题的机会。

好习惯四:养成阅读习惯

此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等共同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提倡增加青少年学生阅读时间与阅读量,通过阅读不同书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

对家长来说,若想激发、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他喜爱的图书入手,鼓励他在课余时间完成阅读。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也想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确如此,就像前面讲到的复习方面,就能让不少家长抓狂。每天摁着孩子看课本吗?其实不是的,还是有很多方法论的。

我每天都在看的《好习惯带来好成绩》这本书中,讲到了及时复习的好处、如何快速有效地复习,以及学霸们的复习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作者成雅梅老师,是有26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她带过的学生,考上清华的、北大的、哈佛的、复旦的、985、211大学的,不胜枚举。她把毕生的教学经验,以及从教中发现的,尖子生的学习经验,都写到了书中。

学霸有两种,一种是很勤奋,每天努力学习的;还有一种是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用特别吃力,每天上课认真听课,下课完成作业,就能考上清北大学的。成雅梅老师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后者。

这些尖子生们,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比如预习复习方面,就有很多方法论和好习惯。比如,不同学科交替进行、阅读和记忆相结合等,这些好习惯、好方法,是经过验证的,能切实提高学习效率的。

还有如何做学习计划、应对考试、预习语数英、高品质阅读习惯等,成雅梅老师把这些经验,都写到了《好习惯带来好成绩》中,印刷成书籍,获得了万千家长的好评。

刚开始看这本书,我就发现,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只要你认识字,就能看懂这本书,并跟着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书中的内容很接地气儿,没有大道理,还有具体的案例展示、科学工具表格等,跟着做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多花心思去思考。

如果打算给娃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娃一直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却不知道怎么改掉,那就可以拿这本书作为参考。你会发现,原来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没有那么难。而且,成绩也自然而然的提升上去了。

链接在上方,几十块钱一本,用到高中都没问题。带一本回去,每天翻几页,五六分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成功逆袭学霸!

结语: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力量,可以影响人生道路。”正如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提出的教育建议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所有提升学习效果的前提。所以,家长们不妨用心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与孩子一起努力养成!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有为奶爸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