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笔记19_前方的路

躺柒 2024-03-22 22:06:23

1. 技术与财富分配不均1.1. 当前的财富分配不均早已成为世界难题1.1.1.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相当于35亿人——拥有的财富却不敌在一辆双层巴士上的商业精英的个人财富总和1.2. 部分线上市场仍受到竞争机制支配的事实并不能为其他市场的反竞争策略开脱1.3. 企业的市场力量1.3.1.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诸多经济领域都出现了新公司成立数量减少的情况1.3.2. 部分经济领域的行业集中度正在提升1.3.2.1. 更多行业正被更少公司主导1.3.2.2. 新公司进入市场和工人更换雇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1.4.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是活跃市场竞争氛围和强势的反垄断执法1.5. 行为歧视的受害者并不一定是那些愿意支付更多钱的富人1.5.1. 反倒是那些生活环境受限的穷人,他们因为没有更多的外部选择,而成为行为歧视的受害者1.5.2. 对于经济宽裕的人来讲,他们的外部选择更多1.6. 超级平台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却未支付相应对价)牟取利益1.7. 超级平台从用户手中免费得到了吸引流量的原创内容1.8. 超级平台可以通过发布行为定向广告与行为歧视的方式赚得超额利润1.9. 超级平台可以从其他网站抓取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其发布到自己的网站上,从中获取回报1.10. 当垄断利润无法被返还给穷人和中产阶级时,政府将通过税收和补贴计划的方式对财富进行再分配2. 隐私与信任2.1. 脸书可能会削弱WhatsApp的隐私承诺,并会收集和使用WhatsApp用户数据2.2. 对于一些执法者而言,他们并不将隐私安全问题视作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2.3. 免费的应用程序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必然从中得到好处2.3.1. App的用户隐私设置可以被视作一种非价格竞争的参数,它是线上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的体现2.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2.4.1. 随着社会不信任感的递增,无谓的社会福利损失也会增加2.4.2. 通过降低信任的方式放大社会净损失2.5. 公平准则比贪欲的作用大得多2.5.1. 贪婪并非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充斥着贪婪的社会不一定会收获繁荣的经济2.5.2. 有关公平的社会准则与亲社会行为在市场经济中既是普遍现象也是必要存在2.5.3. 违背社会公平准则的行为将降低社会互信并有可能激化矛盾挑起报复2.5.4. 信任与合作也是有条件的,这取决于旁人实际或表达出的合作意愿2.6. 随着科技进步与数据规模的增大,我们开始对企业在背地里玩的那套把戏有所警惕2.6.1. 未来数据收集与应用方式的改变(如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被动捕捉)将成为消费者是否愿意继续提供数据的信任试金石2.6.2. 一旦各行各业的定价趋近于完美行为歧视,消费者对于服务提供商、网络平台、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的不信任感将越发强烈2.6.3. 消费者也许会拒绝使用这些高新科技,如搜索引擎、移动科技、智能电子感应器、智能手表等,从而主动化解个人隐私安全的危机2.6.4. 如果他们对卖家与市场公平准则心存疑问,他们可能会放弃很多他们原本打算进行的消费3. 财富、权力与政治3.1. 经济力量早已有效地转化为政治力量3.1.1. 企业可以从共谋、行为歧视、竞合场景中榨取更多消费者利益3.1.2. 他们与日俱增的经济实力会转化成政治力量,通过影响政府决策来守住自己的市场地位3.2. 裙带资本主义的势力之大令很多人意外3.2.1. 当金融危机爆发,联邦政府选择拿出纳税人的钱为其进行政府救助时,我们这才真正见识到了这股力量在政治活动中的翻云覆雨3.3. 科技巨头对政府的影响力已被媒体广泛曝光3.3.1. 超级平台与其他利益相关方正投入巨资用于引导政治呼声3.3.2. 近250人在奥巴马政府职位与谷歌工作岗位之间完成了工作调动3.4. 在其他反竞争场景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范畴“豁然开朗”3.4.1. 行政机构对违规行为的自行判断空间越大,政策遭到政治说客扭曲的可能性就越高3.4.2. 法律条文的界定越模糊,裁决过程就越容易混入主观判断成分,这也给了说客“钻空子”的机会3.5. 问题的根源却不在于这些政治说客3.5.1. 真正的症结在于集中的经济权力、政治陷阱的薄弱管理、模糊的法律标准(如法院依照判例制度对大多数反托拉斯案件作出的裁决)的交织4. 认知俘获4.1. 如果1%的人口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的可支配财富,我们所谓的‘市场’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待事情的看法4.1.1. 人类学教授戴维·格雷伯(David Graeber)4.2. 政治游说活动正是塑造政府和公众认知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巧妙地影响舆论的导向和社会公众的是非观4.3. 相似的办法还有为学术研究工作、智库创建、文章发表提供赞助4.3.1. 三大反竞争场景的获益者都曾为学术活动、文章创作与智库创建提供过赞助4.4. 企业利用个人与机构的信誉为自己站台,他们传播的观点正是企业所极力倡导的方向4.5. 面对市场现状时,如社会阶层固化、中小企业的创建数量减少以及扩大的财富分配不公,它们可能会转向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市场自矫正机制寻求帮助4.5.1. 我们被灌输的道理是:动态市场的自我监管力量将防止企业遭受重大伤害,并维护消费者福利4.5.2. 那些支持政府行政干预的言论则被描摹成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精神的损害4.6. 企业对市场垄断地位的滥用不会对市场创新热情产生激励作用;相反,这种滥用如果不加以约束和规制,还将对科技创新造成更大的危害4.7. 受控生态系统是只存在于互联网世界,还是已经渗入了现实的政治生态,让我们活在了自主与独立的假象之中?4.7.1. 媒体、游说、政治施压与赞助,糖衣炮弹与真刀真枪双箭齐发5. 前方的路5.1. 我们常被告知,技术革命将如何以提高透明度、改进交流方式、丰富选择与价值的方式来改善社会福利5.1.1. 数据驱动的在线市场不一定会激活市场自矫正机制5.2. 慎重而妥善的行政干预实在是有其存在的必要5.2.1. 主流竞争法、隐私保护、消费者保护法的法律条文与规章制度在维护社会福利时都将发挥作用5.2.2. 虽然有些传统的对策并非尽善尽美,但是与其让病人“病入膏肓”,不如以不完美的方法对其施救5.2.3. 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我们的民选政府有责任向消费者宣传虚拟竞争的前途与风险,并向大众普及“免费也有可能昂贵”的道理5.2.4. 反垄断执法部门必须投入资源以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参与者动机、数据与算法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5.3. 外部的政治压力是必要的5.4. 在当下的世界,很少有人会对反垄断有兴趣,但是冷漠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5.4.1. 我们无法确保“数字化的手”总会站在我们这一方5.4.2. 当这些反竞争行为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时,我们有责任去敦促我们的政府有所行动5.4.3. 更令人担忧的还在于认知和监管俘获,这种俘获可能会搅乱人们对于市场动态所应做出的批判性思考5.4.3.1. 唤醒政府去有所作为
0 阅读:0

躺柒

简介:书既能读薄也能读厚,输出才能检验输入,完成才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