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说医丨体检发现血糖偏高警惕糖尿病前期

大河健康报 2024-02-07 14:50:18

本文作者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田晨光在糖尿病患者来内分泌科就医的时候,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形就是:

很多患者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前的体检中就曾经发现过“血糖偏高”,由于医生说“没事”,不是糖尿病,或患者自认为“木有事”,不影响吃、不影响喝,就没有关注,直到有一天......哎!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

当你发现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在6~7mmol/L或者饭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但达不到11.1mmol/L的时候,请你不要再给人家说“没事,注意点就行了”。

如果你是一个“健康人”——

当你发现自己血糖超过正常值时,请你别认为不是事。

因为,这种血糖介于正常值和糖尿病诊断值之间的状态,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前期”,别名“血糖偏高”,是有害的。

糖尿病前期是有害的

首先,糖尿病前期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个体每年约有 5%~10% 进展为糖尿病。我们国家的大庆研究显示,如不管不顾,每年约有 7% 的饭后血糖异常个体转化为糖尿病。荷兰的研究显示,若不进行任何干预, 有高达64.5%的空腹和饭后同时偏高的个体会在6年内转变为糖尿病。其次,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研究显示: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冠心病、卒中的风险升高约15%。还有,虽然血糖还达不到诊断标准,居然有8. 1%的人被检查出视网膜病变、17.7%的人发生了慢性肾病、19.8% 的人已经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5.7%的人存在糖尿病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这些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该”在糖尿病多年以后才会发生,可事实就在这里,这些“不讲道理”的并发症提前发生了,就在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当中。

怎样知道是不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在我国,成年人中的35.2%是血糖偏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夸张?这是真实的流调结果。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个数值超过50%,也就是说,大概哟一般的老年人不是糖尿病,但是血糖已经偏高。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属于糖尿病前期,只查空腹血糖是不够的。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将有71%糖尿病异常患者(只有餐后高血糖)会被漏诊。为了减少漏诊,可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一起查。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但是7.0mmol/L,或者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但是11.1mmol/L,又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在5.7%~6.5%之间,这些都是糖尿病前期。

为啥这么多人处在糖尿病前期

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原因:第一是老龄化。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占比逐年增加,2000年10.0%,2010年13.3% ,2020 年18.7%。年老意味着内障功能衰减。糖尿病也是老年病的一种。第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2017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率已经达到了58.5%。居住环境的变化带来生活方式改变,意味着运动减少、吃得过多。第三是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增加。2019年,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达50.7%。BMI越大,患病风险越高。BMI25 kg/m²为33.0%;25 kg/m²≤BMI30kg/m²为38.9% ;BMI≥30 kg/m²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到了43. 1%。

第四个原因是血脂异常和脂肪肝。2018 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8岁及以上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血脂异常(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脂毒性可以促进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生;在经过为期6年的随访后,基线水平空腹甘油三酯高的受试者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

进了糖尿病前期的圈子,还出得来吗

回答是乐观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 6 年可使IGT人群未来30年进展为糖尿病的累计发生风险下降39%;芬兰的研究也证实,经过平均随访观察7年,生活方式干预可使IGT人群(饭后血糖高)的糖尿病发生风险下降43%;美国的DPP研究结果,生活方式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风险比对照组下降 58%。

如何摆脱血糖偏高的困扰

第一条措施是重视;第二条措施是足够重视;第三条措施是非常重视。只要重视,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加糖、运动起来、降低体重、改善睡眠,一切都会好起来。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已经大于6%,尽快去见糖尿病专科医生,早期吃点药促进早日康复,避免今后终生服药。

1 阅读: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