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360公里,地球正在高速穿越宇宙空间,而我们却毫无感觉

星空承载梦想 2024-03-25 09:24:29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古时候由于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所以古人一直都认为我们的地球就是唯一的世界,认为太阳和月球都在围绕地球转动,当时有很多人都非常支持地平说,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猜测地球是球体,但是当时他的这个猜测没有证据所以没有人相信,地平论者不承认万有引力的存在,他们认为牛顿把使苹果落到地上的重力引申为万有引力是一种错误的推广。相反,他们认为重力的实质实际上就是一种“密度差”原理。根据这种观点,密度低的物质会往上浮,密度高的物质会往下沉。地平论者认为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大地的形状是一个圆盘。他们认为日月星辰围绕大地转动,大地的中心是北极,没有南极。

这与我们所熟知的地球的运转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其认为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比如说日食和月食 。根据地平论,日食和月食只能在日全食或月全食期间发生,而在日偏食或月偏食期间不会发生,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且极昼期间太阳的运动轨迹,地平论认为极昼期间的太阳运动轨迹是折返的,但实际上太阳的运动轨迹一直都是向西的,虽然到现在为止,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但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宇宙中,很多天体都是球体,报告我们的太阳,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而地球是唯一一颗诞生了生命的星球,生命的出现给地球这颗行星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类出现以后,解开了地球上很多的奥秘。

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也就是太阳系诞生初期,太阳最早只有一片庞大的气体尘埃云,这就是太阳星云,这片星云主要由氢气和氦气构成,还含有一些金属、水、甲烷、氮气等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由之前一颗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残骸,也可能是由多个星际云碰撞之后聚集而成的,从整体来看,这片星云就像是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体,为太阳系的诞生做好了准备,这片星云最开始的时候转的很慢,但是在引力的作用下,它开始慢慢坍缩、聚团,当星云收缩时,它的密度和温度都会增加,由于角动量守恒定律,当星云开始收缩的时候,它的旋转速度也会变得很快,随着太阳星云不断坍缩,不断加速旋转,星云粒子间的碰撞,使得星云变得扁平,成为圆盘状,这就是原行星盘。

太阳诞生以后吸收了大量的物质,所以太阳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质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0.14,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知道太阳的质量很大,当太阳系大量物质聚集在一起时,核心区域开始发生核聚变反应,核聚变是两个氢原子核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它的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非常强大,使得氢原子核能够克服相互之间的排斥力,进行核聚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是一种自持反应,即反应释放的能量和消耗的能力相等,这种反应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才能够发生,因此太阳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主要有两种:质子-质子链反应和氮氧循环反应,质子-质子链反应是指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氦-2核,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碳氮氧循环反应是指四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3核,同时释放出一个高能光子,太阳的核聚变反应不仅仅能够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还能够产生很多不同的元素。按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得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是有引力的,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引力就会变得越大,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非常大所以它的引力也很大,强大的引力能够将八大行星全部吸引过来,而八大行星为了不被太阳吞噬,只能够不停的自转和公转,这样能够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和引力相互吸引,所以八大行星能够稳定的围绕太阳转动。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我们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公里,在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同时,我们的太阳系也在围绕更大的星系转动,在太阳系更大一级的星系是银河系,根据欧洲科学家团队通过盖亚望远镜发布的数据,确定了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形成的原因——大约在100亿年前,银河系和另一个星系碰撞,导致银河系银晕内充满了恒星,并且使银盘增厚,而这个相撞的星系也因此次发现而被命名,银河系是由很多结构组成:核球、旋臂、银盘和银晕。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系中恒星的年龄、化学特性、分布和运动来研究,发现银河系也是由很多小星系组合成的,目前银河系的直径达到了20万光年,在银河系的中心区域,有一颗超大质量的黑洞。

距离地球2.7万光年,这颗人马座A*黑洞的质量达到了太阳的440万倍,是当之无愧的银河系霸主,这颗黑洞的引力非常巨大,整个银河系都在围绕这颗巨大的黑洞转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太阳系正在以每秒217公里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而银河系正在围绕本星系群的引力中心公转,并且还在以每秒大约110公里的速度和仙女座星系接近,按照这样的速度,预计在大约40亿年之后,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将会发生碰撞,仙女座星系是距离地球254万光年外的一颗漩涡星系,它在东北方向的天空中,它的直径大约是银河系的1.6倍,拥有大约1万亿颗恒星,目前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仙女座星系正在以每秒300公里的速度朝银河系飞来。

虽然它们真正碰撞的时间大约是40亿年左右,但是根据哈勃望远镜的观察数据,它们现在已经开始碰撞了,仙女座星系的巨大光晕跨度大约是200万光年,光晕就是包裹在星系外围的巨大气体团,虽然非常稀薄,但是能够延伸到很远的地方,银河系也有光晕,如果将光晕计算在内的话,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已经开始碰撞了,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如果这两个星系发生碰撞,那么会不会影响我们?通常我们会将星系碰撞想象成类似“大量的恒星发生撞击,然后发生密集爆炸”这样的场景,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星系中的恒星密度比想象中的低得多,比如说银河系的恒星平均密度大概只有每立方光年0.003至0.015颗,而仙女座星系的情况也差不多。

所以与其说是两个星系的碰撞,还不如说是两个星系的完美融合,到时候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将会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星系,而两个中心的黑洞也会融合成一个更大的黑洞,所以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而且40亿年对于人类来说太遥远了,说不定到时候人类都已经移民到其它星球了,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地球其实一直都在宇宙空间中高速运动,而我们也跟着地球一直运动,目前我们的地球正在以每秒360公里的速度穿越宇宙空间,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地球要带着我们去哪里?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发现,地球正在朝着长蛇座方向快速的移动,在那个区域,好像是有一个神秘的物质,在无形的牵扯着周围所有的物质,以长蛇座为参照,包括银河系在内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速度达到了每秒600千米。

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个神秘的区域可能隐藏着一颗奇点,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以后,我们的宇宙才开始诞生,所以说这个点的引力也是无限大的,不过由于这个区域距离地球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区域到底有什么,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人类能够解开这个奥秘,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地球带着我们在宇宙中旅行,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地球感觉不到呢?从物理学的惯性原理来看,运动的物体都有惯性,都力图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人与地球自转是同步的,这就好比你坐车出行时与车同步一样,当行驶的列车保持匀速时,坐在车上的你是感受不到它的运动的,但在突然加速或者减速行驶时,车里的你马上就会感觉到车的运动。

从地球的万有引力来看,地球在自转时,人也会因为引力被地球牢牢贴紧。地球差不多24小时(1440分钟)自转一周,按照一圈360度来算,将近4分钟才转1度,这样的速度再加上引力,人几乎感觉不出来。再从遥远的银河系来说,地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微小个体,附近没有参照物对比,也就无法感知到地球自身的运动。我们探索地球外的星体时,只能观测到零星的小行星,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实在太远了,没法作为参照物观察地球的运动。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我们能够知道,任何物体都在做相对运动,在地球上,周围的建筑、树木、家具、山川、河流也都是一起同步跟着地球运动,和我们的相对速度是稳定的,看不到参照物的移动我们自然也是感觉不到自己的转动。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我们地球转动的速度是恒定的,没有明显的加速度和减速过程,所以我们很难感觉到地球的运动,其实站在宇宙的角度来说,整个宇宙都在不停的转动,科学家认为,宇宙之所以会不停的转动,除了引力的缘故之外,还有暗物质和暗能量在背后推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才是宇宙中最主要的物质,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暗物质和暗能量加起来的质量大约占到了宇宙总质量的百分之90,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知道暗物质和暗能量才是宇宙中最主要的物质,不过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寻找暗物质和暗能量踪迹,但是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并没有找到暗物质和暗能量,这说明暗物质和暗能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神秘。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人类还不知道的神秘物质,宇宙到底隐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奥秘,现在科学家还不清楚,不过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还在不停的发展,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人类未来一定能够解开宇宙的奥秘,人类不可能一直生存在地球上,毕竟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会被人类全部利用完,所以人类需要寻找更加强大的资源和家园,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很多类似地球的行星。现在人类的科技还不足以移民到这些星球,未来等到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一定能够移民到其它星球上面,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够在宇宙中长久的发展下去,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1 阅读:35

星空承载梦想

简介:本人爱好天文,擅长写科学领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