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尔曾提出将希特勒开除出纳粹却受到其信任并为之积极效力

史海撷英 2024-05-01 10:17:49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在攻打柏林的战役中,已经打到距离希特勒的德国总理府的隐蔽所只有两条街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如同晴天霹雳。他之前希望温克的第12集团军能够及时到来拯救柏林乃至第三帝国的梦想破灭了。实际上温克的集团军已经被击溃了,本身“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何谈保卫柏林?

如梦初醒的希特勒不由想到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俘枪毙后,被倒吊在广场示众的屈辱场面。希特勒不寒而栗,断不能接受被苏军俘虏后不堪的下场。

就这样,万念俱灰的希特勒和留在统帅部的幕僚以及服务人员告别后,和妻子爱娃在总理府地下室绝望地自杀了。

希特勒临终遗言任命戈培尔为德国总理。可见戈培尔在希特勒心中的地位。希特勒还任命海军司令邓尼茨元帅为总统,组织新政府。他认为海军还是值得信赖。

希特勒认为战争的失败很大责任是因为陆军和空军很多将领,不听从他的指挥甚至背叛他所产生的后果。

赫尔曼・威廉・戈林

帝国元帅希特勒的合法继承人戈林就是几天前向他发了两回电报逼宫,妄图取而代之。在希特勒的心腹纳粹党办公室主任鲍曼的添枝加叶地怂恿下,气急败坏的希特勒盛怒之下剥夺了戈林的一切权力,并命令党卫军囚禁了他。

现在柏林即将沦陷,歇斯底里的希特勒大骂将军们抛弃了他和国家。其实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也是邪恶的纳粹德国咎由自取。

戈培尔成长史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瘦小、腿有残疾、没有军旅生涯的戈培尔如此受到希特勒的信任和器重呢?

1924年戈培尔加入纳粹党。这年4月1日正是党魁希特勒因为“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的日子。纳粹党运动就此陷入了困境。纳粹二号人物希特勒的政敌施特拉塞趁机填补了他的空缺,势力逐渐膨胀。书生气十足的戈培尔也成了他得力助手,到处为他擂鼓助威。戈培尔曾经在1925年11月的纳粹党汉诺威会议上竟放肆声称“我要求把这个小资产阶级分子阿道夫・希特勒开除出纳粹党”。

可是被判处五年徒刑的希特勒,只在狱中服刑九个月就被提前释放了。希特勒出来后通过党内斗争使得施特拉塞逐渐失去权势慢慢边缘化;但希特勒并没排挤戈培尔,倒是很欣赏这位有着博士学历,并且擅长宣传鼓动的人。希特勒亲笔签名《我的奋斗》相赠戈培尔,还邀请他到慕尼黑发表演说。

见风使舵的戈培尔受宠若惊很受感动,曾惊喜地记载:“我进入大厅,欢声震耳,......我讲了两个小时,......最后希特勒拥抱了我。”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很快从1926年2月开始,戈培尔发表声明断绝和施特拉塞的一切勾连。从此戈培尔就死心塌地跟随希特勒了。

希特勒1933年代表纳粹党赢得大选,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戈培尔成了希特勒政府的国民教育和宣传部长。1934年兴登堡去世后,德国总理和总统合二为一,希特勒大权独揽变成德国元首。

希特勒的当选自然少不了戈培尔的功劳。几年时间戈培尔陪伴希特勒周游全国,频繁发表竞选演说,煽动党徒的狂热情绪;并且在全国各地张贴100万张彩色宣传画,散发800万本小册子和1200万份党报特刊,有时一天之内在全国就有3000个动员大会。擅长艺术表现的戈培尔还首次将电影和唱片用于竞选活动。

戈培尔把一个一战上等兵希特勒塑造成拯救德国并且使之成为开创第三帝国的伟大人物。所以戈培尔被称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希特勒的精神心理诊疗师

在第三帝国最后的一个月里,已经是总体战领导人、柏林防卫总监的戈培尔不仅在战场上为希特勒出谋划策,在生活当中也成了希特勒的精神心理安慰治疗师。

此时希特勒在战争形势每况愈下的压力下,身体衰弱,一只手不停地颤抖,精神上也处于崩溃边缘。

阿道夫・希特勒

德军在东西两线都在溃退,但是希特勒对战争局势还抱有幻想:盟国有两个政治立场相对的苏联和英美集团。他们或许在即将胜利的战争面前,拉拢德国对抗另一方。如果这样,德国就有喘息的机会,还可以重振旗鼓避免被肢解的命运。

所以希特勒早已知道帝国元帅戈林背着他和西方联系,期望战后组建新的政府;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也和他暗示也许通过谈判能为德国找到出路-希特勒对此都没有过多干预,默许他们这样做。

但是希特勒明白战后不论德国哪种方式生存都没有他的出路,第三帝国也不可能继续存在;他所追求《我的奋斗》书中所描写的理想蓝图都将化为乌有,为此希特勒身心俱疲。

这时戈培尔带领全家来到总理府地下室和希特勒共患难。这和很多统帅部的高级将领们急于逃离柏林形成鲜明的对比。

戈培尔的到来好似为黑暗中的希特勒点亮了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不了前程,但也能慰藉他那灰暗的灵魂。希特勒可以说最后安宁的时光就是在戈培尔的陪伴下度过的。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戈培尔知道希特勒崇拜腓特烈大帝。所以戈培尔经常为希特勒朗诵《腓特烈大帝史》。腓特烈大帝在风云诡谲的七年战争中曾一度陷入困境,走投无路的他甚至差一点自杀,但是就在最艰难的时刻,命运的天平像中了邪一般朝他倾倒,瞬间将濒死的局面反转。当戈培尔念到《腓特烈大帝史》激动人心的章节时希特勒总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戈培尔理解希特勒:他是多么期望这个时候第三帝国的命运也想腓特烈大帝时代一样奇迹般地反败为胜啊!其实戈培尔也和希特勒一样心情,盼着冥冥之中神助纳粹德国能够时来运转。

戈培尔此举虽然是画饼充饥,但毕竟也能暂时安慰希特勒崩溃的心灵。

“殉道者”戈培尔

希特勒死后,戈培尔试图和包围攻打柏林城迫在眼前的苏联红军谈判,当接到德军必须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后,戈培尔让军医毒死了6个孩子:这也践行了希特勒说过的,如果第三帝国失败了德国人就不该生存的妄言;然后夫妻双双自杀,追随他的元首希特勒而去。

之所以称戈培尔为“殉道者”是被把他和其它在第三帝国崩塌时自杀的人相区别。

苏军攻占柏林后,感到罪孽深重或者害怕被惩罚的纳粹官员自杀的比比皆是;也有不明真相的市民,被纳粹德国的“苏联红军野蛮残暴”宣传所蛊惑也害怕受欺凌自杀了。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希特勒临终和几位随身女秘书告别时就给每人一粒氰化钾毒药,并且说:我不能给你们最好的礼物……当野蛮的俄国人打进来时,可以使用它。可见德国人受纳粹宣传的蛊惑从上到下是多么深厚。所以纳粹德国失败后,为之“殉葬”的人很多,但和戈培尔“殉道者”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上是不同的。

戈培尔在《元首政治遗嘱的附录》中声称“要在元首身边结束我的生命”,“今后的艰苦岁月里,树立榜样比活着更为重要”。戈培尔最终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殉道者”。只不过这个“道”充满了“邪恶和暴力”。

0 阅读:33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