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长寿克子孙”?实话虽难听,却有着一定道理!

彬鸿说情感 2024-04-28 02:51:56

“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昨夜,当夜幕低垂,我偶然点开了新闻直播,目睹了一幕令人心碎的场景。一位年近四十的儿子,因胃癌晚期,最终没能抵抗住死神的召唤,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父亲,面对这生命的残酷告别,却尽力保持着内心的坚定与尊严,为儿子筹办了葬礼。整个过程中,老人外在的平静如石,但在吊唁的宾客散去之后,他的内心终于崩溃,独自躲在角落里,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无法自制。这一刻的悲伤,被老人侄女镜头下的温情捕捉,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夜深人静,我独自面对这则消息,内心波澜起伏。这样的故事,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深沉。那位父亲在失去至爱之后的悲痛,尽管被冷静的外表所掩饰,却在那一刻尽情释放,让人动容。生命的轮回不息,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每一份情感。

在回忆起家族中的一个亲人时,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姨奶奶,她如今已经将近九十高龄。回想起大前年,她的长子上忽然因脑梗塞离世,那时的他年仅六十有余。

在那段悲伤的日子里,姨奶奶的心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她多次绝食,泪水涟涟地重复着:“生养我这么大岁数,又有什么用呢?不如让我与他一同离去!”

时光匆匆,转眼间距离大儿子的离世已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姨奶奶曾经总是笑面如花,而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尽管她的身体还算健朗,但在不久前的一次住院经历中,她差点让我们担忧不已。

姨奶奶与她的其他三个儿子一起生活,轮流居住于他们家中。

然而,去年的某天,三儿子突然因心脏病发作而入院治疗,他身体消瘦到几乎皮包骨头。令人揪心的是,在这之前,三儿子已经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

村里的村民们私下里窃窃私语,他们的议论声传入耳中,让人感到无比沉重:“不知道这个家的三儿子能否比老太太活得更久?”他们的话虽刺耳,却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真实”。

在村中,还有位邻居,那位七十岁的老人离世后,他的妻子便一直身体衰弱,行动不便,每日必须倚靠拐杖才能缓慢行进,她不能长久站立,日常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和门口。

那时,农村的条件尚不具备现代化的设施,厕所都在户外,没有坐式马桶,家人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特制了一个“坐便”,就是在椅子的中间挖了一个洞,以方便她的使用。

丈夫去世后,老太太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最初,她与大儿子同住,儿子们在麦田边为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小屋。

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终日只能躺在床上,等待儿子们轮流来给她送饭。

这样的情景让人深感,如果老人能够长寿并且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那的确是一家人之福。然而,如果老人晚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子女们全天候照顾,这样的“长寿”对子女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中,高昂的医疗费用甚至可能会拖垮整个家庭。

有一个同事,他的祖父身患重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尽管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还算宽裕,但为了给祖父治病,他们已经不得不卖掉了一栋房子。

同事在办公室里牢骚满腹: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如果继续这样治疗下去,我们还得卖掉更多的房产!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一个古老谚语的思考:“久病床前无孝子”。那些曾经照顾过无法自理的老人的人都深有体会。照顾无法自理的老人意味着你的生活作息会完全被打乱,你必须要随时注意老人的需要,给他们翻身,清理他们的排泄物。这无疑是一项体力劳动,尤其是当你面对一个即便身体轻盈也有一百多斤的老人时。而且,你几乎无法得到充足的睡眠。

有些老人因为长期卧床,脾气变得非常糟糕,经常会毫无根据地责骂照顾他们的子女。这让子女们感到十分委屈,有时甚至会泪流满面,觉得自己不被父母所理解,不受到他们的爱戴。

在我的故乡,就有这样一个老妇人,她长期卧床不起,由两个儿子轮流照顾,每个儿子负责一个月。

其中一个儿子住得比较远,有时候他带来的食物太多,老妇人吃不完,而这个儿子又懒得把剩余的食物带回家,于是就会随手把这些食物喂给狗吃。有时候,甚至整个馒头都被狗吃掉了。

老妇人看到这一幕,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儿子是在羞辱她,因此经常为此生气。她甚至会叫来自己的兄弟,向他们控诉儿子的不孝顺。

我们可以看到,照顾一个不能自理、脾气又不好的老人,确实是让人身心疲惫。

无论照顾他们有多么艰难,只要他们还活着,我们作为子女的就有责任照顾他们。哪怕他们的生活不能自理,哪怕我们需要昼夜守护在他们的身边,只要他们还在,我们就能开心地喊他们一声“爸爸”或“妈妈”,这也是我们的福气。

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0 阅读:1

彬鸿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