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评# 鬼子评旭明诗:惊恐的价值与ChatGPT诗评之对比
诗评人鬼子久末出手评诗了,在ChatGPT激发下,终于出手:
先看诗:
原创小夜诗
十五后的灯笼
王旭明
十五后的灯笼
依然红
但已有几分惊恐
开始
不那么从容
还是在腊月
它就早早爬上树捎
是被人抱上去
又被人化妆
能发各色的光
一闪一闪
好像是别了冬
有人上贡
专门提着灯笼
有人寻光
专门瞄准灯笼
还有人把灯笼当成虫
天天爬在脸上
无论分量重还是不重
啊,过不去正月的灯笼
如此
如此地
来去匆匆
十五后的灯笼
依然红
但已有几分惊恐
开始
不那么从容
十五后的灯笼/依然红/但已有几分惊恐——一句如此敏锐又如此具有穿透力的诗句,出自诗人王旭明之手。绝佳!三句诗犹如利剑,径直插入冬天的心脏,让寒冷倾泻而出。
还是在腊月/它就早早爬上树梢/是被人抱上去/又被人化妆——可见,灯笼承载了一种使命,然而自己不情愿。紧接着,诗人写了,世人赋予灯笼的几种用途:有人上贡、有人寻光、还有人把灯笼当成虫。灯笼是节日庆典的一种道具,在诗中,诗人却写出了灯笼的几种无法抗争的命运。
一个节日喜庆的灯笼,在诗中反转,灯笼逆着世俗的目光,令人感到同情、心动。
《十五后的灯笼》一诗语言干净、利索,押韵的句子使读者的阅读速度加快,就如同木匠钉钉子一般,保持着相应的力道和节奏。面对生活,诗人打制出来的“家具”如此“坚固,灵活,完美”。
十五后的灯笼/依然红/但已有几分惊恐——诗人始终没有说出惊恐是什么,却让读者对于虚伪的喜庆有了戳心之痛,这惊恐难道不是一种提示,一种反思?
再读ChatGPT的评论:
这首诗表达了十五后的灯笼在春节过后的惊恐和不安,暗喻了生活中的变化和无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客观评价:
1.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灯笼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化的感受,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2. **意象生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灯笼红色的光芒、被人抱上树的场景等,增强了读者对情境的感知和共鸣。
3. **语言简洁**: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修饰,使得诗意更为直接、纯粹。
4. **节奏韵律**:诗歌节奏流畅,韵律和谐,使得整首诗在朗诵时具有一定的音韵美感。
5. **主题深刻**:通过描绘灯笼的变化,诗歌反映了人生的变迁和无常,突出了岁月流逝带来的不安和迷茫,具有深刻的主题。
综上所述,这首诗在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和主题深度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准,是一首值得欣赏和思考的优秀作品。
您的想法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