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鱼 97 2024-11-21 20:34 现在的大学生放古代只能算童生秀才一类,具体看学校,但举人已经进入公务员序列,根本就不是大学生能比的 电量过低 回复 11-23 00:00 举人何止公务员,人家是可以直接当领导的。 海阔天空 回复 11-26 20:29 不止,举人可以到吏部栓选官员,至少可以担任县丞教谕等职务,同比现在的副县长
把酒醉清风 45 2024-11-22 20:20 举人一般可以得从七品到九品的官,边远穷县可以得县令。按现在的眼光,得了举人起步就是正科级,在任职的县也能横着走了。 烟云_寒沙 回复 01-24 10:37 有清一代举人通过省府考试做到知县的通过率不到20% 把酒醉清风 回复 烟云_寒沙 01-24 12:47 所以说只能是清早期和偏远地区的县
度尽劫波兄弟在金戈铁马入梦来 32 2024-11-13 22:29 免徭役,免部分赋税,见官不跪,很多人愿意把田地挂你名下,给你做佃农,还是官员候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通常被视为地方上的精英,参与地方事物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尊重。有机会进一步参加会试和殿试,争取更高的功名。
用户10xxx80 32 2024-11-12 19:24 清北都比不上 烟云_寒沙 回复 落寞 01-24 10:23 进士只是一种等级身份,不是官职;如果想出仕,还要经过2-3年经过吏部考核考试评估或者前三甲经过翰林院考试评估符合要求后才能推荐给皇帝核准通过才能做官 落寞 回复 01-15 15:34 进士呢? 中央选调生吗
往事随风 19 2024-11-22 19:18 那要看是哪类大学了,如果是北大和清华那就相当于以前的进士,重点高中的学生就相当于秀才!每个年代的文凭价值也不同,含金量也不一样。 姑苏猎人 回复 11-23 19:35 清北屁的进士,进士可以直接当县令或者去中央六部的,按现在就是正处级! 清北连举人都算不上,因为举人虽不能直接当公务员,但可以举荐当官,七到九品,也就是最少是个副科级! 用户65xxx28 回复 01-03 22:37 人口过亿取的进士平均每年不过80人
用户78xxx35 17 2024-11-22 20:41 举人可是预备官员,有空缺就能直接补上(虽然说也需要打点),从难易的角度看,起码是研究生这一档。 不能再跟二逼抬杠了 回复 01-04 20:38 还研究生?博士后也白搭!得过公务员考试,还得考好几个职称才差不多! 用户17xxx85 回复 11-29 23:58 清北本不一定能考得上清北硕,不要光看招生人数
往事随风 17 2024-12-14 04:25 虽然很不谦虚,但是说的没毛病。当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是清北生,而是第一学历是清北的,智商都比较高。985、211,一般人通过努力也许都能上,但是清北本科,没有天赋真的很难很难。 业余科幻小说家 回复 01-02 23:11 过去是,后来高校疯狂扩招,其实都变成当年的自费生了,能力水了很多 业余科幻小说家 回复 01-02 23:09 这个得承认学习天赋,不说过目不忘也基本差不多,八十年代末的科大的,考完高数,能把当时解题的完整步骤重新复写一遍,公式算法写满一张纸。
土豆 15 2024-11-22 20:35 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三年一次,殿试一次取士三百人左右。从三万万人里边考试上来的进士,其中可能有几个死脑筋,剩下部分都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不聪明能从三万万人里边脱颖而出?举人科考也是三年一次,每次取士600人左右,这个数据可能会有出入。没点真材实料能考的上举人?像洪秀全那样的大才子,连秀才都考不上,所以他考不进京城,他只能打进京城。可这根本改变不了,他考试连秀才都考不中的事实[滑稽笑] 强夫 回复 11-25 14:05 耶稣的兄弟连秀才都考不上[大笑] 自由的灵 回复 01-04 22:48 你把分母设到三万万了,搞的这些中举的真像人中龙一样,但这样更可悲,这么些小龙人把大清玩完了。
而已 15 2024-11-25 21:37 童生211秀才985;举人选调管培生进士公务员;还有前三甲,那就来个双院士——以前没设的就参照古代的来 不能再跟二逼抬杠了 回复 01-04 20:39 胡说八道 烟云_寒沙 回复 01-24 10:21 净胡扯八道
往事随风 15 2024-12-14 04:17 没什么呀!清华,北大那不就跟英国的剑桥,美国的哈弗,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一样的嘛?那高薪进五百强跨国企业,甚至还可以进地级市市委里;或者发改委国资委审查科;或者国有银行市级分行总经理都有可能的!
晖皇社评 13 2024-11-23 12:27 举人一般可以得从七品到九品的官,边远穷县可以得县令主簿这类一县直地的一二三把手。按现在的眼光,可以算作至少副处级别。而一般能铁定干到副处级别的,怎么也要省直部门的公务员或者市一级有门路的选调生。大概就这样吧
夏天行 10 2024-12-08 16:30 [捂脸哭]没学过《范进中举》吗?那可是文曲星下凡的举人老爷啊! 清朝近300年共有112次科举,出举人逾十四万(包括恩科和特科)。也就是说全国平均到每年的举人不到500人,平均每个省每年出举人不到15人
能吃能睡 7 2024-11-23 10:39 受教育程度相当于211本科生,智商相当于地市高考前三!一是相对古代受教育人数稀少,二是生产力低,教育效率低下,比如用毛笔写字比水笔慢了几倍,书本少眼界窄逻辑差 西湖烟雨 回复 01-13 00:13 科举考试比较片面了 考的是语文为主 数理化基本上不涉及 所以这个考试只能选一部分语文好的人才 而不是全部
taobao淘•心怡-肖宇 6 2024-11-23 01:52 对现在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对吧?你首先要知道当年读书人有多稀有。现在每年清华北大录取几千人,明清统计过的举人数量平均每年就4、5百人,不过当年读书人太少,录取率来说是差不多的。所以举人跟考清北差不多,待遇方面清北出来毕业生安分上班至少衣食无忧,进体制科处级问题不大,做老板至少能小成,举人也差不多,反正至少是人上人,全国中高阶层人士。
小波 6 2024-11-22 18:00 这相当于现在几百万人考大学,人家总排名76名[抠鼻] 小波 回复 11-22 23:08 看清楚,全国第76名。 把酒醉清风 回复 小波 11-22 23:42 有点常识没,举人考试是各省单独举办的。这里的是顺天府举人76名。进士排名才是全国的。
中国海参崴用户 6 2024-11-25 12:59 大学生和举人,差的十万八千里路。现在每年入学大学生13400000人,举人清朝平均一年不到100人。是可比性吗,长沙一个县平均60年才能出一个举人,能考上清华的大概一年1-2人。你说举人有多难考。院士都比举人容易的多,大学生算什么[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海阔天空 5 2024-11-26 20:30 举人可以做官,偏远地区可以县令,一般也能候补县丞,类比现在的常务副县长 疯一般的男子 回复 01-13 14:08 和现在的在编人员差不多,不过在编人员一般做到正科,很难升副处。
往事随风 3 2024-12-14 08:48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在一个地级市工作。男的是副市长转正后是市长,工资五千多,女的是医院的护士长工资不祥。一个十岁左右孩子。家里只雇了一个保姆,两个人一起奋斗了十多年。有一天忽然发生了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钱。这对夫妇着急忙慌的去筹钱,竟然拿不出来三万块钱。还是打电话跟朋友借了一点才凑够三万块钱。去年我回去的时候见过他一面,我只是一声叹息:“唉!…” 往事随风 回复 12-21 04:44 说的跟谁家都没有儿子一样! 往事随风 回复 12-21 08:40 层次高的家庭往往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贫苦家庭往往忽视孩子们的教育,一年四季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见不了两次面,将来孩子们的前途可想而知,都是显而易见的结局。还谈什么拼搏和竞争?
大中消息 3 2024-11-23 20:35 以前学过一篇文章叫《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就对举人这个功名描述的很好 用户65xxx28 回复 12-12 23:08 没报喜前,秀才狗都;嫌,高中后就是祖宗 大中消息 回复 用户65xxx28 12-13 00:03 人性就是那样啊😂
往事随风 2 2024-11-24 18:49 想多了,一个省才几个考上清北的。一个县城出一个清北的,20年内都挂着海报呢。一个市能出一个就不错了! 萌萌 回复 12-21 18:43 这么少吗?我们县每一年都有一个两个清华北大。 往事随风 回复 萌萌 12-21 19:45 是啊,确实少啊!凤毛麟角呀!毕业后出国留学回国的就更少了!
夏天行 2 2024-12-26 19:39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落第秀才:黄巢、洪秀全。洪秀才4次不第,呼啦一声扯起太平大旗,亲自主持科举,钦点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菊花秀才更是屡试不第后愤而写出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不第诗…
往事随风 2 2024-12-26 19:21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哭着笑][哭着笑][哭着笑][哭着笑]……考上进士只不过是说你有资格当官,可不是说你马上就能当官。进士及第后,必须再经过吏部的严格考核,合格的才能进入仕途做官。第一甲可以被授予通判或者知县,其他的授予州县的判,司,簿,慰等副职属官!如果没有空缺时需要等一等,时间有长有短,这叫候补。
往事随风 2 2025-01-11 20:46 宋朝有“榜下捉婿”一说。也就是在开榜的前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官宦人家有子女尚未出阁。可以找有希望高中的考生订亲,订下终身大事后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 同时进行,双喜临门两不误![哭着笑][哭着笑][哭着笑]
往事随风 2 2025-01-14 22:05 华罗庚先生一生的学历只有初中文凭,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上过学。他的知识都是在闲暇时自学的,熊教授看到他发表的论文写信让他去当助手,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才保送去哈弗大学学习,即将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被国家叫回来教学了。所以他的学历一生也只有初中文凭,不过也不影响他在数学方面做出来的贡献。我国的第一台计算机就是在他的带领下造出了的,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了。
学无止境 1 2024-11-27 05:05 大学生连个秀才都够不上 夏天行 回复 12-09 03:24 你以为秀才只知道回字有4种写法呀[捂脸哭]?秀才可是享受朝廷俸禄的哦,哪怕是弱冠秀才也是秀才老爷啵[捂脸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