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真是外星人文明遗址?停止发掘的原因令人深思

江舸 2024-03-25 20:13:08

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四川省广汉市农民燕道诚在淘沟时,发现了很多散落的玉石器。

之后他在鸭子河南岸进行了简单的挖掘,发现了埋藏有大量玉石器的土坑,这也是现代人与三星堆的初相识。

两年之后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三星堆遗址开始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葛维汉、林名均等考古工作者开始了对三星堆的发掘。

新中国成立之后,三星堆更是成为了考古发掘的重点。

不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星堆的大规模发掘曾短暂暂停,有人说这是因为三星堆出现了超自然现象,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星堆初步发掘时,这里主要出土了部分的陶器和玉石器,其在形制上虽然和中原地区出土的文物略有区别,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针对三星堆遗址的大规模发掘才真正开始。

人们首先在遗址周边发现了古代城市的遗迹,这让考古工作者首次将三星堆遗址和传说中的古蜀国联系到了一起。

1986年,人们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两个巨大的祭祀坑,除了常见的玉石器外,这里还有大量的青铜器遗存。

这标志着三星堆文明的发展水平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已经和中原殷商晚期的文化达到同一水平。

而随着这些青铜器被考古人员逐渐修复,人们发现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不但冶炼水平十分先进,而且其形制大小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原文明,且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艺术风格,尤其中尤以青铜神树和大立人像最为惊人。

相较于中原地区古朴的造型风格,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透露出一种神秘感,这一点在青铜面具和人像上更加突出。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五官突出立体,眼睛外眼角极高,内眼角极低,却占据了面部大部分面积,和如今科幻电影中常见的外星人形象颇为类似。

之后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更加独特的青铜面具,这些面具的眼睛轮廓和其他面具相似,但是瞳孔却是一个突出的圆柱体,这和人的眼睛截然不同。

因此关于三星堆是外星人文明遗存的说法不胫而走,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星堆的发掘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每年开掘的面积均超过了一千平方米,最多的1991年其发掘面积甚至达到了8300多平方米。

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三星堆的发掘速度却突然慢了下来,每年的发掘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关于三星堆的报道数量也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了三星堆停止发掘的传言。

一些谣言也在此时出现,他们宣称三星堆是外星人的遗迹,在发掘过程中更是出现了磁场紊乱,文物发出异响等“超自然现象”,这才让考古工作暂停了下来,但事情其实并非如此。

三星堆作为中国上世纪最大的考古发现,从1986年大型青铜器出土以来一直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在此后的几年间,针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一些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首先是大规模的发掘让出土文物的数量成倍增长,这些文物在被掩埋了数千年之后已经破损不堪,文物修复人员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为它们一一编号并尝试拼接起来。

与此同时这又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经验的技术活,短时间内无法培养出足够的人才。

如果此时继续一味扩大发掘规模,只会增加文物修复人员的负担,这样不但可能增加他们失误的概率,等待修复的文物也只能在暴露环境中存放,这对于文物保护十分不利。

而且当时我国的考古技术还不太成熟,导致部分遗址的发掘产生了破坏性的后果。

在拼接青铜神树的时候更是只能调用工厂中的起重机,虽然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回想起来风险还是太大,因此暂停大规模发掘等待仪器和技术的进步也是十分必要的。

更关键的是,随着三星堆遗址的不断发掘,考古人员逐渐意识到这里应该就是古蜀国文化的核心地带。

随着一段段城墙被发现,人们也对遗址的规模有了初步认识,三星堆遗址不但面积广阔,而且在土地中还埋藏着不同时代的遗迹,这说明三星堆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可以作为四川乃至全国的文化符号。

基于这一理念,当地考古和文化工作者开始着手在三星堆遗址周边建立博物馆,大型公园等场所和设施,这样不但能够为文物提供妥善的保管场所,还可以最大化发挥三星堆遗址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游客领略其魅力。

而这些大型场馆的建设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其周边地区的发掘工作也只能暂缓进行。

因此三星堆的暂停发掘并不是因为超自然现象导致的,而是基于对遗址的保护及对后续发展的科学规划,谣言中关于遗址中的超自然现象,后来也被证明都是无稽之谈。

虽然三星堆发掘的暂停得到了解释,但公众心中的另一个谜团依然没有被解开,那就是三星堆和外星人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毕竟其文物的外形和其他文明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一问题随着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的努力,也逐渐得到了回答。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城墙遗址第一次被发现之后,历史学者便开始把三星堆遗址和古蜀国文化联系到了一起,而传说中古蜀文化的创始人蚕丛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纵目”。

如今历史学界对于纵目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人们普遍认为纵目应具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纵目之人的眼睛应为竖立之状,这和三星堆面具眼角高吊的特征十分吻合。

与此同时,纵目之人的眼睛在纵深方面也应更长,否则其特征可用“竖目”代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部分三星堆面具的瞳孔是一个长长的柱子。

学者们能够得到这一结论,还和古蜀国信仰文化的研究进展息息相关。

经过考证古籍,学者们发现在古蜀国的神话中,蚕丛,鱼凫等古代国主均羽化登仙,部分国民也在他们的庇护下得到了化仙的机会。

因此古蜀国人对于古代国王们是存在敬畏之心的,他们自然也就是后世祭祀活动中的核心人物。

而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多埋藏在祭祀坑中,并且有着被火焚烧过的痕迹,这和殷商文明中的燎祭颇为相似,说明这些面具应该都是祭祀用品。

随着探测手段的进步,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在青铜面具的表面发现了朱砂等颜料。

其中朱砂在古代一直都是祭祀的重要道具,因为其被视作血液的替代,这更能说明青铜面具的作用。

因此,这些面具都是对古蜀王面部特征进行夸张化处理后得到的,并非所谓的外星产物。

在有关三星堆停止发掘的谣言中,除了超自然现象相关论调外,还有人声称三星堆文明在技术水平上已经超过了中原地区,而且其是孤立展出来的。

如果继续研究,可能会得出三星堆是中原文明源流的结论,推翻中国传统史学的根基!

这种说法在公众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铜铃、斗笠状器等文物,在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也有类似器物出土,且二里头文明时间更早。

这说明两个文明之间可能存在交流,而且是三星堆文明吸收了中原文明的技术。

而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虽然制作精美,但其制作原理和商代青铜器是非常类似的,二者均是通过先烧制小型范件,再拼接成大型青铜器的方法制造的。

只不过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更热衷于制造古朴的造型,而在技术上两者并没有任何差距,四羊方尊等青铜器的工艺显然也不输于三星堆文明。

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中,一份龙虎尊吸引了考古学家的注意,因为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遗址中,也出土了类似物品,而且在工艺上要比三星堆更加精致。

这说明三星堆文明很有可能通过长江,与长江下游以及中原文明进行联系,并借此学习了不少青铜器制作工艺,并非谣言中所说的,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源头所在。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三星堆文明就成为了我国历史和考古学界的“热门IP”。

其出土的文物质量以及文化内涵也当得起这份关注,这种高话题度也催生出了大量关于三星堆的谣言,虽然辟谣的文章报道层出不穷,但部分错误言论在公众中依然存在一定影响力。

想要杜绝它们的传播,不但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向公众普及三星堆文化及科考工作的进展,也需要对部分“蹭流量”,“博眼球”的自媒体账号进行管理引导。

更需要我们大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考古结果,不要过分“求新求异”,以免被谣言所欺骗。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和观点,参考自:《三星堆文化公众考古研究》,黄小霞著作,2022年5月发表;

《三星堆:古蜀王国的圣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01版。

1 阅读:206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