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旧砖堆里“抠”出大效益——记方大集团优秀党务工作者、方大炭素设备部修建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楠的创效之路

走进方大炭素生产车间炉窑大修现场,总能看到一个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身影穿梭在炉窑设备间。他时而蹲身检查砖缝,时而与工友讨论方案,沾满耐火砖粉末的脸上写满专注。他就是方大炭素设备部修建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楠——一位用旧砖头“拼”出62万元效益的“魔术师”。

“拼图高手”的节约之道

2024年至今年5月,41台石墨化炉大修施工需要大量耐火砖。在材料盘点时,王楠的目光停留在拆除下来堆积如山的旧耐火砖上——这些旧耐火砖一般都是按照工业垃圾被处置了。

“这些砖就这么浪费太可惜了。”王楠带着筑炉班开始了特殊的“拼图游戏”。他们首先对这些旧砖进行认真挑拣、筛选,然后按炉体结构巧妙组合,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合理安排砌筑在炉体的次要部位。很多时候,为找到最佳搭配组砌方案,王楠带着图纸在砖堆里一蹲就是半天,工友们笑称他是“砖头数学家”。

最考验技术的是将D号环式炉积压的异型火道砖改用于石墨化炉边墙。这些砖在形状、尺寸和砌筑模数上都不符合常规标准。王楠带领团队反复现场预砌,最终创新采用侧砌法:将砖体上下表面的沟槽锁扣调整至侧面,既保证砖缝严密,又确保墙面平整。一年来,在石墨化炉大修施工任务中共计回收利用旧耐火砖245.87吨,创效62万元。

“五加二”攻坚显担当

2025年春天,四组内串石墨化炉大修进入攻坚期。按照常规进度,完成12台炉体维修至少需要45天,但生产计划只给出30天窗口期。

“党员跟我上!”王楠在支部会上掷地有声,他带头冲在修炉一线。早上的班前会上,总能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深夜的作业现场,最后一个收工的必定是他的身影。员工李师傅记得清楚:“王书记连续三周加班加点,有次发着高烧还坚持核对完最后一张图纸。”

为抢进度,他创新“模块化施工法”,把炉体分解为多个作业面同步推进。党员突击队实行两班倒、“五加二”,人歇工不停。最终工程提前3天完成,创造了同类项目的最快纪录。

毫米级的质量坚守

在修建车间,王楠以“较真”闻名。他对砖缝灰浆的厚度要求精确到毫米级,随身携带的塞尺就像他的“第二身份证”。

“用旧砖不是降低标准的借口,反而要更严格。”他经常组织“砌筑比武”,让工人们比赛谁砌的砖缝最均匀,灰浆最饱满。有次发现某石墨化炉黑体砖缝超标1.5毫米,他当即要求拆除重砌。施工员嘀咕“这点误差不影响使用”,他正色道:“炉温两三千度,1毫米就是安全与事故的距离!”

这种“较真”结出硕果:2024年以来,车间完成的202项维修工程合格率100%。技术员小李感叹:“王书记教会我们的不仅是节约,更是工匠精神。”

筑牢支部战斗堡垒

作为党支部书记,王楠把“党员责任区”设到每个作业面。在艾奇逊石墨化炉大修现场,29台炉体关键工序全部由党员承包。

他创新“午休微党课”,用“半块耐火砖的故事”诠释节约初心。新发展党员小刘说:“这让我明白节约不是小气,而是对资源的敬畏。”

这种润物无声的引领,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在修建车间,回收旧砖成为自觉行动。公司党委评价:“王楠同志让党支部这个堡垒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夜幕降临,王楠仍在料场筛选旧砖。灯光映照中,他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艺术品。62万元效益的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对“物尽其用”的坚守。正如他的座右铭:“降本增效不是口号,它藏在每一块重获新生的砖头里。”(罗永岗白青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