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邵昀]
7月17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金额达到124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项目总额,也是史上半年项目总额最高的一次,创下纪录。
英国《金融时报》17日直言,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的做法,与威胁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的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报告作者、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主任王珂礼(ChristophNedopil)表示,许多国家将“一带一路”视为深化对华关系的机会。
多个积极趋势
据报告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沿线国家签署的建设合同项目总额达662亿美元,产业投资项目总额达571亿美元,总计1240亿美元,相较2024年同期近乎翻倍。据悉,去年“一带一路”倡议下全年的建设合同与投资项目总金额为1220亿美元。
这使得中国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累计合作项目金额突破1.3万亿美元,其中7750亿美元为建设合同,5330亿美元为投资项目。
“即使在新冠疫情后‘一带一路’活动稳步增长的背景下,今年中国参与度的激增也令人惊讶。”王珂礼说。他对《金融时报》表示,相比2024年,今年中国“一带一路”共建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总体项目规模:多个项目的单项金额都超过100亿美元。
报告本身则特别统计了1亿美元以上大型项目的情况。2025年上半年,这类“一带一路”项目的总金额为1226亿美元,在1240亿美元总额中占据大头。其平均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2.43亿美元,是过去10年项目平均规模的两到三倍。作为对比,2024年“一带一路”下金额超1亿美元的项目平均规模为6.72亿美元。
2013年到2025年上半年,“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参与的建设合同项目和产业投资项目的比例变化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网站下同
据报告说,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几个大型项目的推动,包括一个在尼日利亚的价值200亿美元的天然气园区项目,以及在哈萨克斯坦的两个投资项目,其单笔项目金额都超过50亿美元。但与2024年相比,中国企业今年通过投资形式参与的“一带一路”项目比例还是有所上升,达到约46%,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水平。
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丽贝卡·雷(RebeccaRay)也观察到,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成熟,其模式已由主权贷款转向对外直接投资(FDI)。这被认为有利于中国回应西方国家所谓“债务陷阱”的指控。“这可能是一种积极的转变,因为它避免了加剧主权债务问题的风险。”雷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间,中国对外净股权投资增长超过50%,而同期美国仅增长21%。
“看到深化对华关系机会”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达成的项目合作,也有着其他亮点。
譬如,在具体领域上,能源相关领域的合作金额达到420亿美元,这是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的最高水平,相较2024年同期增长100%。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合作项目金额飙升至创纪录的44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绿色能源合作也刷新纪录,风电、太阳能及垃圾发电项目金额达97亿美元,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1.9吉瓦。
2013年到2025年上半年,“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参与的不同领域的项目金额和比例变化
在具体国家和地区上,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中国在多个地区的建设类项目参与有所下降,如东亚、欧洲、中东、太平洋地区,而在其他地区则显著增长,例如非洲增长了395%,中亚增长了69%。
建设类项目投资额最大的地区是非洲,2025年上半年达305亿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61亿美元大幅增长。中东排名第二,项目参与总额为194亿美元。
在投资方面,大多数地区的中资投资额都有所增长。其中,增长最显著的地区包括欧洲(35亿美元,增长2145%)和中亚(243亿美元,增长257%)。中亚也是今年上半年获得中企投资金额绝对值最高的地区,其次是东南亚的113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是所有“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中获得投资最多的国家,总额达230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一带一路”能源相关项目情况
《金融时报》17日报道评价,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一边拓展海外市场,一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美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1月重返白宫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便“故技重施”,正变本加厉威胁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
王珂礼指出,特朗普关税引发的贸易争端,促使部分中国企业向海外寻找机遇,加速了多元化供应链与市场的努力。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看到了“在全球地缘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深化对华关系的机会”。
雷认为,未来“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流向可能因此改变。她指出,除了特朗普关税,非洲国家的出口还面临着欧洲碳关税的第二重压力。随着美欧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壁垒不断加剧,中国又给予53个非洲建交国零关税待遇,中国与“一带一路”伙伴国之间的贸易量有望上升。
“贸易流向无疑将会适应这一新现实,投资模式也将随之调整。”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