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9年,毛主席正要下令,让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斯大林却发来一封电报:要

1949年,毛主席正要下令,让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斯大林却发来一封电报:要让解放军停止渡江,划江而治,毛主席勃然大怒,霸气的回道:“我们决心继续打下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解放战争大局已定,国民党精锐部队在三大战役中损失殆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兵锋直指南岸。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统一指日可待时,一个棘手的选择摆在了中共面前:是趁势打过长江,还是接受国民党提出的“划江而治”的和谈?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封来自莫斯科的电报,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平添了巨大的压力。 发报人是“斯大林”,他的建议简单又粗暴:解放军不要过江,中国就此南北分治。 正是这封电报彻底激怒了毛主席,他看穿了这套说辞背后的算计,只回了一句:“我们决心继续打下去!” 斯大林为何要干涉中国内政,他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担心解放军渡江会引来美国军事干预,甚至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苏联届时不会出手。 但说白了,莫斯科真正担心的,根本不是什么世界大战,而是一个强大、统一且不受其控制的中国。 对于苏联来说,一个长期分裂、南北对峙的中国,远比一个独立自主的邻国更符合它的战略利益。 这也不是苏联第一次打这种算盘了,早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就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与美英私相授受,换取了外蒙古的独立以及中国东北的诸多特权。 而在解放战争初期,苏联对中共的态度也多是观望,甚至一度劝说中共向国民党妥协,一个统一的中国,意味着中共将不再需要仰仗苏联,这显然不是斯大林想看到的局面。 而另一边,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心态复杂,他们虽然一直在给国民党输血,但眼看蒋介石的政权烂泥扶不上墙,也逐渐失去了耐心。 更何况,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已被欧洲的柏林危机牢牢吸住,实在无力也无心再深度介入一场亚洲大陆的内战。 不过,美国也并未完全放手,他们一边假意劝和,一边暗中给国民党打气,希望用谈判拖延时间,为蒋介石争取喘息之机。 然而,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对这盘棋局看得一清二楚,他们精准地判断出,美国虽然会叫嚣,但绝对不敢真的派兵下场,这为解放军的行动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窗口期”。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深刻地认识到,所谓的“划江而治”,就是分裂国家的陷阱,历史和现实都摆在眼前,一旦接受,中国就可能重蹈朝鲜半岛的覆辙,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和外部干预之中。 统一,是唯一的出路,当时国民党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国统区民怨沸腾,人心思变,此时不一鼓作气,必将后患无穷。 正因如此,中共顶住了来自莫斯科的巨大压力,以非凡的战略定力,坚决地喊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决策决定后,一场史无前例的渡江战役在千里江岸线上紧锣密鼓地展开,解放军展现出惊人的组织力,短短时间内集结了数百万兵力与上万艘船只。 与此同时,江对岸的国民党军队号称构筑了“立体防线”,实际上却军心涣散,指挥混乱。 1949年4月20日晚,渡江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冲向南岸,国民党自诩的“铜墙铁壁”,在人民军队的攻势下如同纸糊一般,不到72小时便全线崩溃。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二十二年统治的终结,这一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政治上的,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 长江的这一头是新生与解放,而另一头则是溃败与逃亡,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仓皇将国库里数百万两黄金、大批文物以及几十万残兵败将运往台湾。 他把这座岛屿当作“反攻大陆”的最后基地,却也把无数人的命运带进了深渊。 初到台湾的六十万国民党军队,并未迎来许诺中的安稳,由于资源紧张和文化冲突,军民关系一度剑拔弩张。 为了维持这支绝望军队的“战斗力”,蒋介石政权竟颁布了禁止38岁以下士兵结婚的荒唐规定,这与大陆这边万象更新、民心归附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1949年的长江抉择,是中国命运真正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在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摆脱了外部势力的摆布,将国家前途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 假如当初听了劝,没有跨过那道江,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历史没有假如,但这一问,足以让我们看清当年那个决定的分量。 【信源】关于斯大林是否劝阻中共渡江问题再分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