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2025年7月18日下午,朝阳区在左家庄西坝河东里梦工坊召开精神康复项目专家指导会。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两位国内精神康复领域的权威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UFE康复模式全国创始人姚贵忠,以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共事业部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专家组组长、同伴支持康复模式全国创始人、副研究员、副教授马宁,围绕项目的科学实施与机制优化展开专题培训与现场指导。来自爱众、方舟等8家精康项目承接机构的核心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上半程,姚贵忠主任以“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整合路径与UFE模式实操”为题进行了系统培训。他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推动UFE(以功能恢复为导向的整体康复)模式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精神障碍患者在康复不同阶段的支持重点与服务方法。他指出,社区康复服务应当打破医疗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壁垒,形成“临床—家庭—社区”无缝衔接的支持链条。同时,他强调了功能导向的个案评估、患者参与康复计划制定、社工与医生的联动机制等关键要素,强调通过提升服务对象功能水平来推动其社会融合。姚主任还现场分享了UFE模式下常用的康复计划模板和工作流程,指导机构合理规划服务节奏与干预重点。
随后,马宁副教授以“同伴支持模式的构建与落地”为主题进行专题分享。她全面介绍了同伴支持的理论逻辑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级试点项目的推进经验,提出同伴支持不仅是康复手段,更是一种有力的赋权方式。她强调,在社区康复实践中,应重视服务对象的主体性,赋予其角色身份与参与价值,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自助”的转化。马教授围绕“同伴工作员的选拔与培训”“支持小组的组织与管理”“高风险个案的支持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并分享了多个地区的典型案例与成效数据,为各机构团队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参考路径。
在座谈交流环节,各机构项目负责人结合一线实践提出具体问题,如如何提升评估工具的实用性、如何在家庭阻力下推进入户服务、如何应对服务对象的反复波动等。两位专家逐一回应,提出建设性建议:包括简化评估流程、设计低门槛沟通策略、建立高频低强度的持续服务机制等。同时,各机构也就“社工与医疗协同”“如何激发家庭参与”“康复小组如何长期运营”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度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收获颇丰。
此次专家指导会不仅为朝阳区精康项目的深入推进注入了专业动能,也搭建起基层团队与行业专家的高效沟通桥梁。参会人员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实操性高,对今后的服务改进与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一阶段,朝阳区将以此次指导会为契机,继续完善项目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支持、资源联动的社区精神康复体系,为构建包容、共享的社会心理支持环境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