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
2022年,两位老人觉得时日无多,决定趁着还能行动的时候,跋山涉水来到儿子的墓前。
他们分别坐在两旁,拍下了这张感人至深的“全家福”。
曹启东夫妇,一位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一位是烈士的母亲,他们从江苏盐城出发,历经30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抵达云南屏边烈士陵园。
曹启东患有严重的关节炎,黄菊英有糖尿病,但他们坚持要亲自把儿子的军装带到墓前。
曹刚烈士安葬在陵园第37排第9号墓位,曹启东将65式军装铺在墓碑前,敬了一个军礼。
这件军装是曹刚参军时发的,只穿了三个月,领章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
返回盐城后,曹启东决定把两件军装都捐出去,他说,放在家里只能自己看,捐给纪念馆能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盐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件军装现在陈列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50式军装上有明显的破损痕迹,据曹启东回忆,是在上甘岭被弹片划破的。
纪念馆为这两件军装专门制作了展柜和说明牌,参观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曹启东父子的军旅经历。
开展以来,已有超过5万人次参观。
曹启东的战友、89岁的王德明说,当年他们连队127人,活下来的只有23个。
曹启东在战斗中救过三名伤员,自己的右手无名指被冻伤截肢。
《解放军报》2023年清明节报道,屏边烈士陵园现有1947座烈士墓,园方为每座墓碑建立了电子档案。
曹刚所在的某部三连,共有17名战士牺牲在者阴山战斗中。
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数据显示,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全国有数千名像曹刚这样的年轻战士牺牲。
曹启东夫妇现在住在盐城市区的一套老房子里,墙上挂着儿子的照片和各种纪念证书。
2020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向他们颁发了“光荣之家”牌匾。
黄菊英说,儿子牺牲后的40多年里,他们每年都会收到部队和政府的慰问。
逢年过节,总有志愿者上门看望。
这让他们感到,国家没有忘记烈士家属。
军装捐赠后,曹启东还向纪念馆提供了一批老照片和书信。
其中有曹刚从部队寄回的最后一封家书,写于1979年1月,信中提到部队正在进行战前训练。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张建介绍,馆内设有专门的军装展区。
收藏了从抗日战争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军装200多件,曹家父子的军装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展品。
纪念馆还邀请曹启东录制了口述历史视频,在20分钟的视频中,老人讲述了上甘岭战役的经历和儿子参军的过程。
据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兵和烈士家属选择将军功章、军装等物品捐赠给纪念馆。
这些实物见证了中国军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奉献和牺牲。
曹启东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再去一次屏边。
不是为了祭扫,而是想看看陵园新建的纪念馆,那里有儿子所在部队的详细战史。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让你也感动了呢?
你有没有类似的感人故事想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