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0年,江西省乐安县判处抗日将领、起义投诚将领、原国军中将潘峰名死刑并立即执

1950年,江西省乐安县判处抗日将领、起义投诚将领、原国军中将潘峰名死刑并立即执行。 黄埔三期出身的潘峰名,年轻时提着脑袋打鬼子,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抗日将领。1925年进黄埔军校,北伐东征没落下,还专门跑到日本学了军事,回来就扎进战场。 徐州会战、鲁南会战,他带着113师顶着炮火往前冲,后来当上51军代军长,第五战区指挥部副主任,肩上扛的是实打实的战功。 1946年,眼看内战要起,这位老兵心凉了半截。不想中国人打中国人,干脆撂挑子走人,带着家眷回江西乐安老家,就想图个清净。可树欲静而风不止,1948年国民党硬把他拖出来,挂了个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高参的虚名。 老蒋败退时,潘峰名二话不说,转头就领着保安部队起义投诚,动作快得连委任状估计都没捂热。 就这么个人,1950年镇反运动一来,竟被推上了刑场。刑场上的他,心里该有多憋屈?抗日时没死在日军枪下,起义后却倒在自家人的判决里。直到1981年,一纸“起义人员”的平反证书才姗姗来迟,可人早化成黄土。 历史有时候真像一把钝刀。潘峰名投诚时,肯定以为选了条生路,哪想到时代巨浪翻卷起来,个人命运根本由不得自己。他起义的诚意,在乐安县档案里写得明明白白,可那年月,多少这样的故事被碾进历史的车辙里? 回头想想,潘峰名身上贴着太多标签:国军中将、抗日英雄、起义将领。可撕掉这些,他不过是个在历史夹缝里求生的人,拒绝内战是真,无奈被卷进政治漩涡也是真。错杀的悲剧背后,是那段非黑即白的岁月里,多少人性的灰度被生生抹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