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凝视] 十年前从北京飞上海要1200元,现在高铁二等座553元,机票反而涨到了1600元。这个价格剪刀差背后,藏着一场关于未来交通能源的深刻变革。 当你坐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上时,脚下的轨道正在演绎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趟列车消耗的每一度电,有相当部分来自2000公里外的戈壁风场和沙漠光伏。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里,150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单日发电量能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用电需求。青海共和光伏产业园的装机容量达到223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中型火电厂的规模。 这些看似遥远的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与全国铁路电网相连,一条从甘肃酒泉到湖南长沙的±800千伏特高压线路,输电损耗率仅为3.5%,比普通输电线路降低了一半。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3.8%,其中可再生能源供电比例已超过30%。京沪高铁这条黄金线路,12年来累计运送旅客13.5亿人次,年净利润稳定在120亿元左右。 更有意思的对比是运营成本,航空燃油价格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2022年国内航司燃油成本同比增长超过40%,直接导致行业整体亏损。而高铁的电力成本相对稳定,西部地区风光电上网电价已降至0.2元每度以下。 运输效率的差距同样明显,高铁采用公交化运营,京沪线高峰期每4分钟一班,单日运能可达13万人次。航空受限于机场容量和空域管制,京沪航线单日运能约4万人次。 从城市群发展角度看,高铁重塑了经济地理,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苏州到上海的通勤时间缩短至25分钟,直接催生了“同城化”发展模式。 环保账更是一笔明确的收益,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高铁单位人公里碳排放量约为32克,而民航为285克,差距接近9倍。2023年全国高铁减少碳排放约4200万吨,相当于植树1。9亿棵的减排效果。 这种交通模式的变化,正在向全球输出,印尼雅万高铁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包括牵引供电系统在内的核心设备均为中国制造。土耳其安伊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都选择了中国的电气化铁路技术方案。 制造业也在跟进这个趋势,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正在为下一代更轻量化的动车组研发新型储能技术。中车集团推出的CRH380D型动车组,制动时能将75%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回馈电网。 从能源安全角度分析,这种布局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石油需要大量进口,电力可以自主生产。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通过特高压输电网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提供清洁电力支撑。 当然,这个系统也面临挑战,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特点,需要储能技术和电网调峰能力的配套完善。目前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约4500万千瓦,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1.2亿千瓦。 技术进步的速度让人惊讶,十年前光伏发电成本每千瓦时1.2元,现在已降至0.3元以下。风电成本同样大幅下降,海上风电每千瓦时成本从0.8元降至0.4元左右。 回看这十多年的发展轨迹,中国选择了一条不同于欧美的交通发展路径。欧洲国家受限于地理条件和既有基础设施,美国则更依赖航空和公路运输。中国的高铁网络,本质上是一个以电力为驱动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现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电力成本持续下降,一些城际高铁线路已经开始尝试降价促销。广深港高铁推出了98元的特价票,杭黄高铁也有类似的优惠政策。 网友热议: “4.8万公里高铁占全球70%?这数据太硬核了!美国折腾17年连根铁轨都没铺上,咱们已经让97%的城市通高铁,不愧是基建狂魔本魔!” “以前从济南到成都11小时,现在2个多小时搞定!高铁让我妈再也不用凌晨赶绿皮车了,实名感谢‘复兴号’!” “说个冷知识:高铁票价十年没涨,油价涨了30%!飞机晚点赔钱,高铁晚点赔笑脸,懂的都懂!” 按照现在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趋势,你觉得十年后会不会出现50元以内的长途高铁票?或者更大胆一点,未来的城际高铁会不会像现在的公交车一样,实现低价甚至免费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