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届联合国大会:非常危险的时刻

面条要煮两分半 2022-09-18 11:36:22

第77届联合国大会现场

第77届联合国大会已于2022年9月13日召开。从9月18日起,一般性辩论和高级别峰会将会陆续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本届大会召开的时间点称为“非常危险的时刻”,因为世界面临着自冷战后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分歧。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全球性痼疾,如气候、能源、恐怖主义等诸多问题尚待全球领导人聚在一起仔细磋商。

自二战后创立之时起,联合国大会的初衷便是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不同文化国家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不分强弱,人种不分肤色,语言不分贵贱,每位领导人都可以在台上畅谈自己的思想,阐述自己的理念。

本届联合国大会将由匈牙利领导人主持。

01 泽连斯基缺席,拜登将迟到

由于身陷俄乌冲突,在国内忙得无法脱身,泽连斯基自从冲突开始后就一直没有出过国。这次联合国大会也不例外。不过好在泽连斯基在西方话语权主导下的联合国内有大量同情者,他被允许在大会上以视频演讲的形式发言,预计发言时间排在下周三。

泽连斯基发表视频演讲

对于泽连斯基这名老演员来说,出境本就是其拿手好戏,而这几年的总统生涯又使他极大锻炼了口才。回想俄乌冲突之初,泽连斯基在视频演讲中,表示自己将坚守基辅,隔空向出席欧盟会议的各国代表请求支援时,一句“这可能是你们最后一次见到我了”把在场的人感动得不行,甚至连会议实时翻译都不禁哽咽。那场演讲也很成功,获得了全场人员的热烈鼓掌。

所以,尽管本人不出席,但是丝毫不会影响泽连斯基这次演讲的效果,而且,大概率效果非常好。

美国总统拜登最近非常忙,尤其是要去英国出席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美英同宗同源,亲如一家,送女王最后一程是美国总统应尽的义务。相比之下,每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就显得不太重要了。而且,对于美国这个西方世界的老大哥来说,拜登也不稀罕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的机会,没必要像小国领导人或是政坛新人一样靠大会露脸。所以,拜登将于下周三出席并发表演讲。

至于普京,他也需要呆在国内指挥前线作战,脱不开身。而且他先前已在多个场合,包括在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没时间也没必要亲自到场,所以将派遣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代为出席。

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参与国国旗

02 大会代表演讲顺序

老规矩是,巴西领导人第一个发言,而美国领导人作为东道主,紧接在后第二个发言。巴西何德何能,可以排在美国前面,第一个上台讲话?这就不得不提到巴西的历史贡献了。遥想联合国创立之初,大会到了发言的时候,各国领导人都还不太适应,一时间无人上台。而巴西领导人自告奋勇,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此,巴西领导人第一个发言就成了传统。

那在巴西、美国之后,各国演讲顺序又是怎么排的呢?

这时就要看身份了。一般来说,国家首脑(如国王)排在政府首脑(如总理)的前面,然后就是部长和其他身份的出席代表了——当然具体顺序安排也会考虑各国自己的喜好。另外,地缘政治平衡也得顾及到,比如,不能总是让欧洲的国家上台发言而冷落了亚洲和非洲国家。

03 大会演讲时长

由于出席国家众多,又要全部照顾到,所以上台发言的时长一般定位15分钟。当然这个时长不是死规定,可以灵活调整。不过,对于那些习惯于长篇大论演讲的大国领导人,以及那些带着满肚子委屈和呼吁而来的小国领导人来说,15分钟显然不够用。所以,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总是会延时。

历史上,大会最长的演讲记录是在1960年,由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创造的,为时269分钟,几乎是规定时长的18倍。而在大会上表现最嚣张的可能要数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他在1960年10月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面对菲律宾代表发言抨击苏联时,拿出一只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议。2009年,前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口出狂言,手撕联合国宪章,着实秀了一把个性,不过也将自己朝着坟墓的方向又推进了一步。

按照外交惯例,若是对大会上发言的人表示不满,通常的抗议手段是离席退场。

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演讲

04 大会趣闻

联合国大会已经开了70多届了,各国代表已经从丰富的历史实践中掌握了开会的各项重点。无论是发言内容还是演讲稿之外的技巧,其用心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备战高考的高三学子。

比如,各国代表在大会上的发言,开头无非是感谢主持人,再或者是恭维前面某某领导人的发言如何不错;而结尾一般是总结复述演讲的核心内容,外加表达几句祝愿或者喊几声口号。所以,台下的听众们往往“掐头去尾”,就跟吃虾一样,只把注意力放在演讲的中间部分。但是当遇到演讲人言之无物,来来回回说一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或者发言拖泥带水、含蓄隐晦,又或者现场译员偷工减料、丢三落四时,台下的听众只好根据历史经验来记录发言者的演讲。

发言时间也很重要。上午第一个发言的代表,一般都是对“椅”弹琴;午餐前最后一个发言的代表则会目睹人们纷纷离席就餐;下午第一个发言的代表总能引起台下听众的回应——不过那一般不是掌声,而是饱嗝;晚上最后一个发言的代表则如同演奏催眠曲。

有一次,轮到新加坡代表在夜会上作最后一场发言。看到空荡荡的会场,他故意改动了开场白,讽刺地说到:“尊敬的摄像机镜头,尊敬的桌子们、椅子们,新加坡代表团想借此机会向你们致意,感谢你们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

至于发言顺序,虽然前文已经说过,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和印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冲突国家总要争个先后。原因无他,抢在对方前面发言的总会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从而为己方国家争取更大的国际声援。

有人说,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的影响力正在日益下降,因为它几乎解决不了任何一个真正重要而急迫的问题。当大国之间出现争端时,随时随地可以召开的双边或多边峰会才是更为实用有效的手段。但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大会上共聚一堂,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力,能自由地表达观点,这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