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因为长得英俊,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烦得眉头紧皱,放

吴术说史 2025-08-08 15:24:56

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因为长得英俊,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烦得眉头紧皱,放出话去:想跟我结婚,必须答应2个条件!谁料,这俩条件一出,吓跑一大群女生。

1937年春天,河北唐山一户医生世家里,一个混血男婴呱呱坠地。

父亲王世贵是留美归国的医学专家,母亲文安清则是远渡重洋嫁到中国的瑞士姑娘。

这个取名王德民的孩子,天生带着异域特征的深邃眉眼,却不知这张面孔将给他的人生带来多少波折。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王德民在北平胡同里度过了童年。

母亲用英文教他识字作画,直到九岁进学堂,这个卷发褐眸的男孩连一句完整的中文都说不好。

同学们围着喊"洋鬼子",他只能攥着毛笔在宣纸上反复描摹汉字,把委屈咽进肚里。

每到放课钟响,总能看到他独自坐在教室后排,就着夕阳默写《三字经》的身影。

1955年盛夏,十八岁的王德民走出高考考场。

数理化三科近乎满分的成绩单,本该是叩开清华北大校门的金钥匙。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混血身份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招生办的干部翻着档案直摇头:"这模样太像外国人了,谁敢收啊?"

最终他只收到北京石油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天傍晚,少年把通知书折成纸船放进什刹海,望着粼粼波光自言自语:"看来是石油选了我。"

在石油学院的五年里,这个总爱皱眉的混血青年成了校园传奇。

图书馆闭馆铃声响起时,管理员总能在第三排靠窗位置找到熟睡的王德民,面前摊开的俄语教材还泛着新墨香。

有女同学鼓起勇气递来情书,他却在信封背面演算起流体力学公式。渐渐地,姑娘们都知道采油系有个"石膏像美男子",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1960年深秋,大庆荒原上刮着刀子般的北风。

刚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的王德民,把铺盖卷扔进四面漏风的牛棚,就成了大庆油田测压组最年轻的实习员。

工友们私下嘀咕:"这白面书生扛得住油井上的苦?"

他们很快发现自己错了——数九寒天里,这个看似文弱的工程师赤着膀子摇绞车,冻僵的手指在记录本上划出道道冰碴。

某天深夜,值夜班的老李头撞见惊人一幕:王德民正把俄文专业书摊在膝盖上,就着井架照明灯的光亮做笔记,棉袄后襟结着厚厚的冰霜。

转年开春,油田领导办公室炸开了锅。

24岁的王德民捧着自己推导的"松辽法"计算公式,说要取代沿用多年的"赫诺法"。

老专家们扶正眼镜细看,发现这个愣头青竟把苏联人搞了二十年的误差率砍下去八成。

更绝的是,新算法还能省下三分之二的测算时间。消息传到石油部,部长拍着桌子连说三个"好"字,当即特批破格提拔工程师。

事业蒸蒸日上时,王德民的终身大事却让领导操碎了心。

给他介绍对象的媒人踏破门槛,姑娘们排着队想见见传说中的"油田美男"。

不堪其扰的工程师终于放出狠话:"要结婚得答应两条:第一别耽误我看书搞研究,第二别指望我陪着逛街看电影。"

这话传开,媒婆们摇头叹气:"这哪是找媳妇,分明是请尊佛回家供着!"

谁也没想到,真有个叫王日英的化验员把这"不平等条约"当宝贝。

婚礼那天,新娘自己拎着铺盖搬进研究所宿舍,蜜月旅行是陪着丈夫在实验室推导数据。

有同事打趣:"王工这是娶了个会走路的资料柜啊!"新娘子抿嘴一笑:"他脑瓜里装着国家急需的石油密码,我能帮着递个计算尺就是福分。"

特殊年代里,这对科研夫妻经历了最艰难的考验。

有人贴大字报说王德民是"外国特务",硬把他发配去乡下喂猪。

王日英白天挨批斗,晚上偷藏丈夫的手稿,把重要公式编成菜谱写在烟盒纸上。

直到周总理亲自过问,这对患难夫妻才重回油田。

再见面时,王德民摸着妻子龟裂的手掌说:"这些年,苦了你了。"王日英却掏出保存完好的资料:"你看,三次采油的数据都在呢!"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松嫩平原时,王德民带着团队向世界级难题发起冲锋。

当时国际公认油田采收率超不过30%,美国专家更是断言三次采油纯属天方夜谭。

这个倔强的中国工程师偏不信邪,带着大伙儿在实验室熬了四百多个昼夜。

有天凌晨,助手发现王德民蹲在仪器前傻笑——显示器上的采收率数字赫然跳到了70%!

2016年春天,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第210231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德民星"。

授勋仪式上,79岁的老院士抚摸着金色奖章,忽然想起半个世纪前的那个秋夜。

那时他刚推导出"松辽法",兴奋得在荒原上狂奔,惊起成群的夜枭。

如今抬眼望向星空,那颗属于他的星星正在北斗七星旁静静闪烁。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狂奔

狂奔

1
2025-08-08 19:08

先辈付出太多了,致敬!

吴术说史

吴术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