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中,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是唯一被处决的最

历史脑洞 2025-08-10 18:05:23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中,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是唯一被处决的最高领导人。下令判处齐奥塞斯库夫妇死刑的是当时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主席伊利埃斯库。 齐奥塞斯库出身贫寒,年轻时是个热血的革命青年,凭着一股闯劲,在1965年成了罗马尼亚的最高领导人。那时候的他,可以说是励精图治。他挺直腰杆,敢跟苏联叫板,不像别的东欧国家那样唯唯诺诺。最经典的一件事,就是1984年,当苏联和一众东欧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时,齐奥塞斯库硬是带着罗马尼亚代表团去了,还受到了全场起立鼓掌的欢迎。那一刻,罗马尼亚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 在他的带领下,罗马尼亚的工业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飞涨,国家实力肉眼可见地增强。那时候,他经常下基层,跟工人农民聊天,确实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但权力这东西,真是个魔鬼。时间一长,齐奥塞斯库就有点飘了。他开始搞“家天下”,把自己的老婆埃列娜提拔成二号人物,副总理。这位埃列娜夫人,文化水平不高,却挂着“博士”、“科学家”的头衔,成了个国际笑话。儿子、亲戚也个个身居高位。整个国家,仿佛成了他们家的私产。 经济上,他为了所谓的“民族独立”,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在80年代用短短几年时间,还清所有外债。目标是达到了,可代价呢?他把国内生产的肉、蛋、奶、蔬菜,几乎全部拿去出口还债。罗马尼亚人守着欧洲的“粮仓”,却过上了凭票供应、忍饥挨饿的日子。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西部边境城市蒂米什瓦拉。当地一位匈牙利族的牧师因为公开批评政府,要被强制搬家。民众自发聚集起来保护他,结果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抗议。 齐奥塞斯库的反应,还是老一套:镇压。他下令军队开枪,造成了流血事件。这一下,彻底点燃了全国的怒火。 1989年12月21日,齐奥塞斯库犯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也是最致命的错误。他决定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广场上,召开十万人群众大会,想用自己的威望稳住局势。 他站在阳台上,用他那熟悉又僵硬的语调开始演讲。可讲着讲着,人群中突然有人喊出了“打倒齐奥塞斯库!”的口号。这声呐喊像一颗火星,瞬间引爆了整个广场。嘘声、口哨声四起,忠诚的“拥护者”们,一夜之间变成了愤怒的“反对者”。齐奥塞斯库当时脸上的那种错愕、不解和恐慌,通过电视直播,传遍了全世界。他举起右手,想让大家安静,可一切都晚了。 第二天,局势彻底失控。国防部长米列亚拒绝向人民开枪,随后离奇“自杀”。军队瞬间倒戈,宣布中立。齐奥塞斯库夫妇眼看大势已去,仓皇地乘坐直升机逃离。 但他们没能逃掉。几个小时后,他们就在一个偏僻的角落被截下,最终被交到了军方手里。 最终,判决结果:死刑,立即执行。 没有上诉的机会,没有丝毫的缓冲。夫妻俩被士兵粗暴地拖出房间,在院墙边,在一片枪林弹雨中结束了生命。那一年,齐奥塞斯库71岁。 枪声平息了,但罗马尼亚的血没有停止流淌。事实上,在齐奥塞斯库死后,布加勒斯特街头的枪战反而更加激烈,又造成了上千人死亡。 这时候,一个关键问题就浮出水面了:这些后来发生的流血,到底是谁干的? 多年来,一种说法甚嚣尘上:这是伊利埃斯库和他的“救国阵线”为了巩固权力,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他们制造出“齐奥塞斯库的忠诚余孽还在抵抗”的假象,从而名正言顺地清除异己,并以“救世主”的姿态掌控国家。 伊利埃斯库本人,在后来的岁月里,虽然三度当选总统,却也一直背负着这个“历史黑锅”。从2017年开始,他正式被以“反人类罪”起诉。这个案子,被称作“罗马尼亚革命案”,断断续续审了好几年。直到2024年,罗马尼亚最高法院还就此案的程序问题进行裁决,让这个纠缠了30多年的谜案,至今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 而对于被处决的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复杂。当初,人们恨他入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经历了转轨时期的阵痛和腐败之后,一些人开始怀念起了那个虽然贫穷、但社会稳定、没有失业、国家有尊严的年代。

0 阅读:0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