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大连刑场,八十六岁的张本政戴着破毡帽,后衣领插着"反革命汉奸犯"的标牌,老人驼背站在囚车里,围观群众突然爆发出震天骂声,烂菜叶子在空中划出抛物线,有个臭鸡蛋精准命中他稀疏的白发,蛋液顺着皱纹流进眼睛里。 "老匹夫!我爹死在你的船上!"穿补丁棉袄的汉子眼眶通红。 "枪毙太便宜他了!该千刀万剐!"挎菜篮的大娘牙齿咬得咯咯响。 囚车经过码头时,几个老船工突然跪地嚎啕:"老天开眼啊!" 这个走路都打晃的老头子,怎么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事情要从五十年前那艘可疑的渔船说起。 1901年冬天,大连港结着薄冰,三十多岁的张本政蹲在"金州丸"甲板上,正用生锈的剪刀修剪脚趾甲。 这个目不识丁的渔民突然接到日本商人森田的邀请,要他运送"特殊货物"到旅顺。 船舱里堆满贴着"医用酒精"的木箱,实际全是炸药,这是张本政第一次为日军做事,报酬是普通运费的二十倍。 日俄战争爆发后,张本政的"政记轮船公司"诡异壮大,别的商船常被日军征用,他的船却总能在渤海湾畅通无阻。 有次俄国巡洋舰追击,眼看要追上,日本水雷艇突然出现护航,老船员后来回忆:"张老板在船长室供着日本天照大神像,每月十五都对着东京方向磕头。" 九一八事变那年冬天特别冷,张本政在沈阳满铁附属地的日本料理店喝清酒,关东军参谋部给他看了一份文件,第二天他的船队就开始往东北运军火。 1932年公司账簿显示,仅二月就运输步枪八千支,子弹箱上"昭和制钢所"的钢印被船员们私下称为"催命符"。 "皇军移动弹药库"的绰号不胫而走,有次在营口码头卸货,工人不慎摔裂木箱,露出闪着蓝光的机枪枪管。 张本政当场掏出手枪,打死工人后对日本监工点头哈腰:"劣等人,死了活该。"这话被码头记账员写进解放后的揭发材料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张本政突然给二十九军捐了五千大洋,记者拍照时,他举着"誓死抗日"的横幅表情肃穆。 三个月后,北平沦陷,人们在他天津公馆的密室发现日军嘉奖令,原来那笔捐款换来了华北航运垄断权,更讽刺的是,他捐的钱是从倒卖青霉素给日军医院赚来的。 大连解放那年,七十三岁的张本政突然"乐善好施”,他把三艘旧轮船捐给国民党,报纸上登着戴奖章的照片。 其实暗地里把二十条新船转籍到巴拿马,还在家里砌了藏黄金的夹墙,这个老狐狸甚至让孙子参加地下党,自己却留着日本天皇赐的菊花纹怀表。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后,当年被他坑害的船工后代们终于等来机会,公安机关搜查时,从他书房《论语》匣页里找出"勋五位瑞宝章",这是日本对汉奸的最高奖赏之一。 更致命的是,有个老会计交出了1938年的货运单,上面清晰记录着为日军运输"特殊器材"(活体实验用的中国劳工)的明细。 公审大会上,公诉人念到"协助日军杀害抗日志士一百一十七人"时,台下飞来的扁担差点砸中张本政的脑袋。 法官问他是否认罪,老头子居然嘀咕:"那时候...做生意嘛..."话音未落就被群众的怒吼淹没。 枪决那天飘着小雪,据说子弹穿过他左胸时,怀里掉出个金壳怀表,表面菊花徽章在雪地里闪闪发亮。 有个穿旧日军大衣的老头突然扑上去,用铁锹把怀表砸得粉碎,他是当年被张本政出卖的抗日情报员,全家死在抚顺煤矿。 如今大连档案馆还保存着张本政的判决书,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这个渔夫发家的秘密,不是经商天才,而是每次民族危亡时,他都精准地把灵魂卖给出价最高的一方。 从日俄战争到抗日战争,他的轮船永远跟着侵略者的军旗走,那些沾着血的金条,最终熔成了送他上黄泉路的子弹。 主要信源:(光明日报——大连地方法院审判汉奸张本政案)
1951年的大连刑场,八十六岁的张本政戴着破毡帽,后衣领插着"反革命汉奸犯"的标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12 11:18:21
0
阅读: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