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女老师点外卖,等送来时感觉骑手的身影很熟悉,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毕业1年的学生,被认出后学生笑着说:挣个零花钱还被你“逮”住了。 蓝骑士与粉笔灰 下午第三节课的铃声刚落,陈梅就靠在讲台边揉了揉太阳穴。高二(3)班的数学卷子批到一半,红笔在手里沉得像块砖。窗外的老槐树影晃悠悠扫过黑板,她摸出手机点开外卖软件,手指头在屏幕上顿了顿——还是选了街角那家牛肉汤,备注栏里敲下“多放香菜,不要葱花”,这是她教了十年书养成的习惯,忙起来连下楼买饭的空当都没有。 “3栋2单元,陈女士的牛肉汤——” 楼下传来中气十足的喊声时,陈梅刚把最后一份卷子塞进抽屉。她扒着阳台往下看,穿蓝马甲的小伙子正仰着头,头盔檐压得很低,露出一截晒得黝黑的脖颈。风把他的衣角吹起来,露出里面印着篮球队号的旧T恤,号码是13号。 陈梅心里咯噔一下。 她趿着拖鞋往楼下跑,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次第亮起。小伙子已经把餐盒放在单元门口的石墩上,正低头在手机上点确认送达。阳光斜斜地打在他侧脸,鼻梁高挺,嘴角边那颗小小的痣和记忆里的模样重合时,陈梅的声音有点发颤:“小宇?” 小伙子猛地抬头,眼里的惊讶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一圈圈荡开。他手忙脚乱地摘头盔,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脑门上。“陈、陈老师?”他挠了挠头,耳根子倏地红了,“这也太巧了……” 陈梅走近了才看清,他胳膊上的防晒袖磨破了个洞,手腕上还戴着当年学校运动会发的塑料手环,颜色褪得快要看不清。“你不是在省城上大学吗?怎么回来送外卖了?” “放暑假呢,”小宇把头盔抱在怀里,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上面的划痕,“想着挣点零花钱,给我妈买个新风扇。她那台老掉牙的,转起来跟拖拉机似的。”他忽然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还是当年课堂上被点名回答问题时的模样,“没想到第一单就送到您这儿,这不是自投罗网嘛。” 陈梅看着他笑,心里又酸又暖。她记得这个叫林宇的学生,高二那年父亲出了车祸,原本成绩拔尖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作业本上的字越来越潦草。有次晚自习,她发现他躲在操场角落啃干面包,校服裤腿还沾着水泥点子——后来才知道,他放学后要去工地给人搬砖。 “当时您给我塞的那箱牛奶,我现在还记得呢。”小宇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声音低了些,“我妈总说,遇上您这样的老师,是咱家烧高香了。” 陈梅摆摆手,视线落在石墩上的餐盒上,汤汁透过纸盒渗出来,洇出一小片油渍。“大学功课紧吗?别太累了,挣钱的事不急。” “不累!”小宇立刻挺直腰板,像是怕她担心,“我只在下午跑三四个小时,早上和晚上都在图书馆看书呢。您放心,我专业课没落下,期末考还拿了奖学金。”他顿了顿,突然从马甲口袋里掏出颗薄荷糖,剥开糖纸递过来,“老师您尝尝,这个提神。我看您刚从楼上下来,是不是还在备课?” 薄荷糖的清凉在舌尖散开时,陈梅忽然想起高考前最后一课,林宇在全班的毕业纪念册上写:“要成为像陈老师一样,能给别人带来光的人。”那时他眼里的光,和此刻他额头上的汗珠一样,亮晶晶的。 “注意安全,”陈梅把钱塞给他,又多递了五十块,“这是老师请你喝冰汽水的。” 小宇急得直摆手,把钱推回来:“老师您这就见外了!您当年帮我的还少吗?等我挣够钱,请您喝冰镇酸梅汤!”他跨上停在路边的电动车,脚撑在地上,又回头喊,“老师您快上去吧,汤该凉了!” 电动车的引擎声渐渐远去,陈梅站在原地,看着那个蓝色的身影拐过街角。餐盒捧在手里还温热,就像当年她把热牛奶塞进林宇书包时的温度。 晚上批改作业时,陈梅在备课本上写:教育或许不能立刻改变命运,但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善意,会像种子一样在心里发芽。就像此刻,那个曾经需要被呵护的少年,正用自己的方式,笨拙又坚定地长大。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条新消息,来自陌生号码:“陈老师,我刚给您差评里的‘送太慢’改过来了,五星好评!下次还能给您送外卖不?” 陈梅笑着回复:“随时欢迎,不过下次记得提前告诉我,给你留瓶冰镇酸梅汤。”
一位高中女老师点外卖,等送来时感觉骑手的身影很熟悉,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毕业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8-12 17:23:09
0
阅读: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