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京确定会晤后,特朗普对中国发出一个威胁。在确定与普京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

哈皮的高高 2025-08-12 22:29:50

和普京确定会晤后,特朗普对中国发出一个威胁。在确定与普京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进行会晤之际,特朗普的得力伙伴、美国副总统万斯当地时间10日,对中国发出了一个未曾有过的威胁言论:特朗普正考虑对购买俄油的中国征收新关税,但还未作出最终决定。 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副总统万斯突然跳出来放话,声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新关税,税率可能高达25%。这话乍一听挺唬人,但稍微一琢磨就知道,这不过是美国惯用的“极限施压”老套路。 首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法律依据站不住脚。根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CAATSA),美国虽然有权对与俄罗斯进行“重大交易”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与俄罗斯进行正常的能源贸易完全合法合规。美国这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的做法,本质上是对国际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公然践踏。 其次,美国的“关税大棒”对中国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847亿吨,占进口总量的19.6%。但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早已实现多元化,除了俄罗斯,还从非洲、美洲、中东等地区进口原油,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美国的关税威胁不仅不会让中国屈服,反而会促使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形成更稳固的能源供应网络。 更重要的是,美国自身也承受不起加征关税的代价。中美贸易额超过6800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在美国市场的地位难以替代。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最终买单的将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美联储目前已经将利率维持在5.25%到5.50%的高位,一旦加税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美联储只能继续加息,这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选择在与普京会晤前夕放出关税威胁,显然是想通过制造中俄矛盾来增加对俄谈判的筹码。但这种做法不仅显得小家子气,而且根本达不到目的。 一方面,中俄关系早已超越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层面。近年来,中俄在能源、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2024年,中俄原油管道输油量达到31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贸易量860万吨,双方还签署了《2025年能源合作路线图》,计划将原油贸易量提升至3000万吨。在军事领域,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新增“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主题,双方舰艇混编演练反潜、防空等课目,展示了高度的战略互信。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威胁离间中俄,无异于痴人说梦。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这种做法反而会让普京更加坚定与中国合作的决心。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中国是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的制裁不仅没有打垮俄罗斯,反而促使俄罗斯加速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扩大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本币结算规模。2023年,约40%的中俄油气贸易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人民币与卢布直接兑换量同比增长300%。在这种情况下,普京不可能因为美国的一点小把戏就放弃与中国的合作。 美国的关税威胁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让特朗普政府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在国际层面,美国的做法遭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和抵制。印度作为俄罗斯石油的另一大进口国,在被美国加征25%关税后,已经明确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并开始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的合作。欧盟虽然表面上支持美国的制裁政策,但实际上也在暗中扩大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以缓解自身的能源危机。美国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正在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不满。 在国内层面,美国商界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怨声载道。高关税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负担加重,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加大。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报告显示,美国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目前已达到18.6%,是193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将导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今明两年分别下降0.5个百分点,失业率到2026年年底将上升0.7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始呼吁政府停止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关税政策。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一石二鸟”策略,本质上是美国霸权思维的延续。但在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早已行不通,任何试图通过霸凌手段迫使其他国家屈服的做法,最终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哈皮的高高

哈皮的高高

拖拖拉拉会变成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