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冬,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携妻子邵华、儿子毛新宇为妈妈杨开慧扫墓。 毛岸青2007年3月23日病逝,享年84岁。他的妻子邵华将军和他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她因怀念丈夫,带病为毛岸青整理一本生活画册《平凡而伟大》。 邵华在首页开头写道:“当我伏案整理这本影集画册的时候,正是岸青离开我们两个月后的时日。窗外,淅淅沥沥的初夏雨声鸣奏着一曲绵绵挽歌,阵阵夏风吹过院子里的哭松哀柳,声声呼唤,万行泪水,漫过我的心头。岸青走了,留给了我永远的泪打春花的三月……” 邵华在书中说,毛岸青五次回板仓为妈妈扫墓。 1962年,毛岸青和邵华结婚两年之际,他们遵照父亲的嘱咐,第一次回到长沙,去板仓给杨开慧妈妈扫墓,并看望90高龄的外婆、舅舅和乡亲们。 在板仓家中,毛岸青指着旧居的火塘告诉妻子:“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依偎在妈妈身旁,听妈妈给我们讲故事。” 每当提起妈妈,毛岸青眼睛里总闪烁着特别的光芒,有甜蜜、有悲伤、有刺激,总会惹起妻子的一阵心疼和爱怜。 1973年夏,毛岸青、邵华带着2岁多的毛新宇,一家人在庐山住了两个多月,1974年春,一家三口回到板仓为妈妈扫墓,回韶山老屋,这是毛新宇第一次回湖南家乡。 1977年,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时候,他们带着儿子毛新宇又回到了韶山,回到了板仓。 当时,正是杜鹃盛开时节,他俩寻觅着当年父亲和母亲的足迹,悲欢交集,感慨万千,激动不已。为此,夫妻合作写下了《我们爱韶山杜鹃红》一文,记述了他们当时的心情,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入选了语文课本。 下图应该是毛岸青第四次为妈妈扫墓。1983年也是毛主席诞辰90周年,这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年,杨开慧烈士陵园被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时,毛岸青和邵华心中有一个愿望,他们想为妈妈塑一个雕像,让年轻的妈妈回到人间,回到板仓。 1990年,在杨开慧牺牲60周年,湖南板仓家乡的人民发起了倡议,捐资为杨开慧立一座雕像。 毛岸青和邵华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异常,他们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起联系雕塑家、选料,并亲自审查设计小样和放大样。从设计到落成,毛岸青和邵华把一腔的爱倾注在妈妈的雕像中。 巧的是,他们在北京房山石场给妈妈雕像选的大理石料,恰好就是在毛主席纪念堂里给主席雕像所用石料的姊妹料,主席雕像所用石料就是在妈妈雕像石料的上方开采出来的,一如他们当初那样,宛如一体。 他们的愿望实现了,这是毛岸青第五次为妈妈扫墓。 如今,他们已和妈妈团聚在一起,板仓的草木记得他们的脚步,他们的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毛家儿女的归途从未停歇。 他们用一生书写的思念和坚守,对亲人的爱,对家国的忠,正代代相传!
1983年冬,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携妻子邵华、儿子毛新宇为妈妈杨开慧扫墓。 毛岸青
千百年一叹
2025-08-13 00:46:31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