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事,彪炳千秋!但如果离开这六个人,左公估计也很难成事。 咱先说慈禧太后。1875年慈禧太后时年40 岁,当时李鸿章主张“弃疆保海”,慈禧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海塞并重”,还特批让左宗棠调用海关税银、各省协饷,甚至允许借外债买洋枪洋炮。要是没她拍板,西征压根启动不了,后来还下旨“三十年不许参奏左宗棠”,给足了信任。 虽然慈禧是近代史上最大的负面人物之一,晚年丧权辱国这一点肯定是没跑的,但历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咱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解读历史,该肯定的也要肯定。就拍板决定收复新疆这件事,慈禧算得上英明果决。 然后是刘锦棠,时年31岁,就挑起前线总指挥的大梁。左宗棠在酒泉坐镇,前线全靠他玩命。老湘军在他带领下,攻克古牧地、达坂城这些关键战略要地,后来还成了首任新疆巡抚,左宗棠都夸他“西征首功”。刘锦棠绝对是被低估的民族英雄,某种程度上讲不亚于霍去病。 红顶商人胡雪岩也很关键,时年52岁的他,搞融资借款1595万两,买军火、搞粮运体系。左宗棠说“转运艰难,非胡光墉熟能至此”,结果后来被李鸿章势力清算,60岁前就破产了,郁郁而终。功成身败,让人唏嘘。 值得一提的还有八旗将领金顺。在玛纳斯战役那会,金顺年龄约在45—50岁之间,他负责牵制沙俄、组建维吾尔骑兵团保护西征大军侧翼; 此外,还有时年43岁的张曜。他开辟了补给线,发明“冰道运粮法”送物资,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率。若没金顺和张曜,后勤和侧翼早崩了。 说点题外话,张曜本来目不识丁,大老粗一个,但十分热爱学习,后来居然肯虚心拜老婆为师,对老婆行拜师大礼,由此学问大涨,成为一代名臣。名著《老残游记》里的张宫保就是他,是个不可多得的治河能臣。 最后一个人不可不提,那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收复新疆时他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之前湘江夜话,把数年心血搜集的新疆地理资料悉数托付给左宗棠,预言“西定新疆设军屯垦”,给收复新疆大业描绘了蓝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家请看,英雄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背后是一群人咬牙硬扛。收复新疆除了这六位得力帮手,还有约7万士兵呢,湘军、八旗军、嵩武军,川军,还有各族民团义军,少了谁都不行。 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事儿,让咱明白:大事业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神话,是一群人拧成绳的力量。你觉得这过程里,谁的作用最出乎你意料?评论区聊聊,关注我,下次接着扒历史里的那些人和事。 附录,西征军兵员构成如下: 刘锦棠部湘军约1.5万人; 金顺部八旗军约8000人; 张曜部嵩武军约5000人; 徐占彪部川军约2000人; 左宗棠亲率部队约2万人; 地方协防军约2万人(含甘肃、陕西驻军); 荣全部约3000人(伊犁将军部); 民团与义军约5000人(含维吾尔、回、汉等各族武装)。 参照文献: 《清史稿》、 《左文襄公全集》、 《新疆图志》、 《左宗棠收复新疆军事部署档案汇编》等权威史料。
从兆惠收复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就能看到清朝中期和晚期财力上的区别。兆惠收复新
【24评论】【20点赞】
江渐月
守土卫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