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曾在信里写道:“我不喊你万岁,但我祝你健康,希望你长命百岁。” 189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8-13 22:10:26

彭德怀元帅曾在信里写道:“我不喊你万岁,但我祝你健康,希望你长命百岁。” 1898 年 10 月 24 日,湖南湘潭县乌石乡彭家围子,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民家庭迎来了新生命的降临,父母为其取名彭清宗 。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代,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共和国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 —— 彭德怀。彼时的华夏大地,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内忧外患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彭德怀的家庭也未能幸免,贫困如影随形,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这个家庭的肩头。 6 岁那年,彭德怀好不容易得到读书的机会,进入私塾,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然而,命运却对这个家庭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仅仅两年后,母亲因病离世,家庭的支柱轰然倒塌。父亲也因久病缠身,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瞬间压在了年幼的彭德怀身上。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彭德怀被迫辍学,从此踏上了艰辛的求生之路。他给富农家看牛,每天天还未亮,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得牵着牛儿走向田野,在寒风烈日中度过漫长的一天。回到家时,常常已是深夜,睡眠不足六小时。那些日子里,他小小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抱怨过,只是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难。 后来,他又到土煤窑做童工,在黑暗潮湿、狭窄逼仄的煤洞中,他像牛马一样爬行拖煤。煤洞中的空气污浊不堪,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吞进一口煤渣。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换来的却是微薄的工资,即便如此,还时常遭遇窑主的剥削与拖欠。13 岁那年,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年,满心期待着能拿到工钱补贴家用,可到了年终,窑主却卷款跑路,他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所有的希望瞬间化为泡影 。 彭德怀的童年,就这样在苦难与艰辛中度过。他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饱受了富农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目睹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百姓的悲惨遭遇。这些经历,如同深深的烙印,刻在了他的心中,成为他人生的养分,磨炼了他的意志,锤炼了他的品格,也促使他产生了劫富济贫、消灭财主和为穷人找出路的朴素思想 。 1916 年,不满 18 岁的彭德怀怀着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光明的向往,毅然投身湘军,希望能在军队中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那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使命的担当。在湘军的岁月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黄公略、李灿等。他们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交流对社会的看法,共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 1920 年,彭德怀在湘军任连长时,与黄公略、李灿等人秘密组织了 “救贫会”,旨在救济贫苦百姓,打击地主恶霸。他们提出了 “灭地主,平均地权;灭洋人,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发展实业,救济贫民;实行士兵自治,反对苔责、体罚和克扣军饷,实行财政公开” 的四条原则。 1928 年 12 月中旬,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从永新三湾到达新城,与红四军胜利会师,投入保卫井冈山的战斗 。井冈山,这座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的圣地,见证了两支革命力量的汇聚,也见证了彭德怀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 在中央苏区的历次反 “围剿” 作战中,彭德怀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成为了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他所率的红三军团,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利用有利地形,发挥红军之长,屡建战功 。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强大攻势,彭德怀总是冷静分析战局,制定出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带领部队一次次突破敌人的防线,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抗日战争时,在彭德怀和朱德的指挥下,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 1000 余人,缴获大批轻重机枪、军用电台,击毙战马,烧毁敌汽车百余辆,马车 200 多辆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向全世界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一支英勇善战、随时可以为民族国家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的队伍 。毛主席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称 “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这场战役的胜利,如同一束明亮的火焰,点燃了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0 阅读:3

猜你喜欢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