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李世民在宫中庆贺,并问萧后:我跟隋炀帝相比,谁更有排面。萧后一席话,让李世民陷入沉思,隋朝真的太繁华,心生佩服。 贞观初年,唐朝逐渐走向强盛,尤其是击败了突厥,俘虏颉利可汗,李世民被誉为“天可汗”,开创了“贞观之治”。 看到唐朝国力强盛,李世民非常开心,证明他并不比李渊、李建成差,唐朝在自己手上才算是盛世帝国。 除夕之夜,李世民下令举办庆祝活动,宫中灯火通明,五彩斑斓。许多房子、大树、道路,甚至每一个角落,都经过了精装修。 从毛坯房到精装房,李世民耗费了很多钱财,国力支撑得起,也是唐朝国力强盛的表现。看到宫中的场景,李世民成就感油然而生。 一切布置完毕,李世民派人去邀请萧后参观,准备炫耀一把实力。 为何邀请萧后呢?里面原因很复杂,李世民与萧后关系非常特殊。 萧后虽说是隋炀帝的夫人,却也是李世民的丈母娘。萧后的外孙,吴王李恪最像李世民,雄才大略,文武双全,可惜是庶出,否则李世民可能传位给他。 隋炀帝遇难后,萧后被宇文化及占有,随后窦建德救出萧后,送到突厥与家人团聚。颉利可汗被李靖俘虏后,萧后回到长安,李世民一直很尊敬她。 除夕之夜,作为李世民的丈母娘之一,萧后自然被邀请参加活动。但是,李世民不只是出于亲情需要,而是政治需要,他想炫耀唐朝国力。 宫廷乐声结束,李世民露出满意的笑容,便问身边的萧后:我和隋主相比,谁更厉害,谁的庆典更有场面? 李世民这么一问,萧后也笑了笑,她知道这个女婿心里在想什么,无非就是为了炫耀一把,萧后回答非常巧妙。 萧后告诉李世民:“他是亡国之君,你是开创帝业的雄主,奢侈与节俭这件事,你和他不可同日而语。” 啥意思呢?首先,萧后承认李世民是雄主,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开创基业,这点没法比。其次,奢侈与节俭,也不是一个档次,却没说谁更有牌面。 萧后这么一说,李世民既满意,却又想知道更多东西,究竟是唐朝强盛还是隋朝强盛,于是便追根问底,非要比个高低。 李世民又问萧后:隋主在除夕之夜,究竟如何举办活动? 萧后知道,李世民是非要比个高低,于是把隋朝在除夕之夜的庆祝活动说了出来,让李世民大开眼界。 萧后告诉李世民:我服侍隋主十几年,到了除夕之夜,宫廷内火山数十座,都是焚烧沉香木。燃起来的火焰,高达十几米,火光冲天。 火焰暗淡时,则用甲煎等顶级香料添加,火焰也是十几米,数十里之外的居民,都能闻到沉香的味道。 沉香木、甲煎用料众多。一夜之间,沉香木烧了二百多车,甲煎用了两百多担,这就是隋朝时期的除夕庆典。 史载:“沉香甲煎之香,旁闻数十里,一夜之中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过二百石。” 萧后这么一说,李世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认为隋炀帝太过奢侈,却不得不承认隋朝的确很强盛,开皇之治不是吹出来的,远非贞观之治可比。 史载:“太宗口刺其奢,而心服其盛。” 除夕之夜,李世民举办庆典活动,并邀请丈母娘萧后前来参加,其目的不言而喻,李世民想炫耀自己,让萧后见证唐朝的强大。 萧后话中有话,既说出了隋朝的强盛,也暗示奢侈会付出亡国的代价。吃着“开皇之治”红利的隋炀帝,终究是亡国之君。 开皇之治时,人口多达六千多万,比后来的开元盛世还要多。贞观之治时,人口才两千多万,赋税收入也不多。 唐朝建立几十年,隋朝留下来的粮仓,居然还有存粮,可知隋朝之强盛。不过,这与隋朝前后持续38年没有必然关系,二世而亡。 萧后这些话,也是为了警示李世民,千万不要学习你岳父。想要国泰民安,开创盛世,你应该勤俭节约,少一点铺张浪费。 萧后与李世民的对话,收录在宋朝的《太平广记》中,内容应该真实可靠,毕竟这是官方修订的类书。 《太平广记》与《太平御览》是北宋官修类书双壁,专门提供宋太宗御览,也是在宋太宗授意下完成编著,服务于朝廷需要。 宋太宗励精图治,力求收复燕云十六州,让北宋走向鼎盛,故而下令编纂书籍,便于自己了解历代帝王成败得失,汲取经验教训。 也许是看到李世民与萧后对话的内容,宋太宗对李世民多有批评。宋太宗认为,作为君王,贵在自然,而李世民爱面子,喜欢炫耀。 纵观李世民在位23年,前期的确励精图治,虚心纳谏,戒奢从俭,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晚年犯了糊涂,朝着岳父隋炀帝的方向走。
有一次,李世民15岁未嫁人的小公主呕吐不止,日渐消瘦。李世民请来神医孙思邈,孙思
【45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