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印度来说就是被暴击的是一天,当莫迪老仙抗着50%关税抬头望向中国的时候,中美再次决定暂停实施24%关税90天,当他站在山顶,才发现小丑竟是自己。 今年7月底,美国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将其关税从25%追加至50%。这一决定直接冲击印度电子零件、化工品、药品原料等关键出口行业,导致印度股市暴跌、卢比汇率剧烈波动,印度央行不得不紧急干预外汇市场。更讽刺的是,就在印度被加税的同一天,特朗普转头给中巴送上大礼:对华暂停24%关税,让中国商品继续以10%税率进入美国市场。 印度本以为凭借“印太战略”盟友身份能换取豁免,没想到特朗普根本不吃这一套。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甚至公开嘲讽:“印度的关税是全球最高之一,他们还设有最严苛的非货币贸易壁垒。”更扎心的是,巴基斯坦趁机与美国达成“里程碑式”贸易协议,不仅获得19%的超低关税,还拿下石油开发合作项目。这哪是贸易谈判,分明是美国在南亚玩“选美比赛”——印度被淘汰,巴基斯坦成了新宠。 印度的困境其实是自作自受。莫迪政府为讨好国内8000万奶农,死活不肯开放乳制品市场,导致美印贸易谈判卡在农业领域。复旦大学专家谢超一针见血地指出:“印度把农民选票看得比国家利益还重,这不是民主,是民粹。”更搞笑的是,印度一边拒绝美国大豆,一边却疯狂进口俄罗斯石油,2024年从俄进口量同比激增300%,直接触怒了美国能源利益集团。 最让印度破防的,莫过于死敌巴基斯坦的“双重暴击”。先是8月11日美国宣布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列为恐怖组织,巴基斯坦外交部当天就发声明“热烈欢迎”,并暗示幕后黑手正是印度。这可不是空穴来风——2023年12月,该组织头目班古尔扎伊率70人投降时,就公开指控印度提供资金和武器,甚至曝光印度特工培训恐怖分子的证据。如今美国官方定性,相当于给印度扣上“支持恐怖主义”的帽子,莫迪政府的“反恐卫士”人设彻底崩塌。 更气人的是,巴基斯坦在关税战场上也碾压印度。美国对巴出口关税仅为19%,是南亚最低水平,而印度却要承受50%的“惩罚性关税”。巴基斯坦财政部长奥朗则布举杯庆祝时,印度商人们却在连夜计算损失——仅25%的基础关税就可能让印度年利润蒸发数十亿美元,那些对美依存度高达60%的纺织、珠宝企业,更是面临“要么倒闭,要么转移生产线”的绝境。 最让印度抓狂的是,美国还与巴基斯坦签署石油开发协议,计划在俾路支省等地区开采石油。特朗普公开表示:“巴基斯坦的石油储量巨大,我们的合作将重塑南亚能源格局。”这分明是在挖印度的墙角——印度33%的石油依赖俄罗斯,86%的军备来自俄罗斯,美国此举就是要切断印度的“能源命脉”,逼其在美俄之间选边站队。 俾路支问题堪称印度的“七寸”。长期以来,印度通过RAW(研究分析处)向俾路支分离主义武装提供资金、武器和培训,企图通过“代理人战争”搅乱巴基斯坦政局。2018年中国驻巴领馆遇袭、2021年瓜达尔港中国车队遇袭等事件,背后都有印度的影子。如今美国将俾路支武装定性为恐怖组织,等于撕开了印度的“遮羞布”。 更讽刺的是,印度曾多次在国际场合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如今却被美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趁机嘲讽:“某些国家总喜欢用‘反恐’当借口打压邻国,现在轮到他们自己被打脸了。”印度外交部虽然紧急否认,但面对美国公布的卫星图像和通讯记录,这些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印度今天的困境,本质上是其“骑墙战略”的破产。莫迪政府既想享受美国“印太战略”的红利,又不愿在贸易和地缘上让步;既想从俄罗斯低价购买石油和武器,又想在美俄博弈中两头讨好。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最终让印度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美国对印度的态度转变尤为明显。2017年提出“印太战略”时,美国将印度捧为“亚洲版北约”的核心成员,甚至主动停止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以讨好印度。但如今,特朗普政府更看重巴基斯坦在能源和反恐上的价值,对印度的“战略自主”耐心耗尽。复旦大学教授林民旺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对印度的定位,从‘印太支点’变成了‘贸易谈判的筹码’。” 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也在加速流失。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公开要求印度撤军,斯里兰卡新政府转向中国寻求投资,就连尼泊尔也开始在中印之间“平衡外交”。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雅各布无奈承认:“印度在全球层面崛起,却在地区层面衰弱,这是最可悲的悖论。”
愚蠢的印度,抢着要做出头鸟!据印度《NDTV》报道,印度防长辛格近
【1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