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已上套,特朗普转身对中国提了个要求:若能答应,一切都好说。万万没想到,普京在本月7日的时候还在表态“俄乌领导人会晤的条件仍未成熟”,本月8日特朗普就传出了将同普京举行会晤的消息,但这并非重点,重点是泽连斯基可能会参会。 普京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才在7号表态说“俄乌领导人会晤的条件还不成熟”,转天,美国那边就传出消息:8月15日,他将亲自赴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举行会晤。 这是普京十年来首次踏上美国本土,也是俄美两国领导人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线下碰面。 但真正让人觉得戏剧性的,不是会谈本身,而是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第三位参与者”——泽连斯基。 这一消息一传出,不少人都说普京“上套”了。特朗普选在自己主场阿拉斯加设局,本身就透露出强烈的主导姿态。 而泽连斯基是否会参会这件事,虽然还没最终敲定,但如果成真,那普京就真成了被动的一方,仿佛是被人一步步牵着走进了一个精心编排好的剧本。 关键是,俄罗斯方面这次还带去了停火方案,愿意让出乌东部分控制区域,这在过去可是不曾有过的让步。这也难怪特朗普会说,这个提议“足够有吸引力”,足以成为他推动普特会的动力。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普京会是唯一的“套中人”。就在对俄态度稍有软化的同时,特朗普立刻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 他在美东时间10日深夜,也就是北京时间11日中午,突然在社交媒体发文,要求中国将美国大豆的订单量“提高四倍”。 理由听起来很冠冕堂皇,说是中国面临大豆短缺,而美国农民能提供全球最优质的大豆,是时候平衡一下贸易逆差了。 听起来是好事,但细想一下不难发现,这其实是特朗普对中国提出的一个“交易提议”——如果你肯答应我的要求,其他的好说。 这招很像是在对普京那边试水之后的延续策略:一边塑造自己在全球舞台上的调停者形象,另一边试图通过施压拿到实际好处。 尤其是中美90天关税暂停期马上就要到期,特朗普急需一个突破口,把这份“成果”端上谈判桌,安抚国内对华强硬派。 中国这几年,大豆进口早已实现多元化,主要采购对象是巴西而非美国,价格、供应稳定性、运输周期都更具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就表达过明确立场:想靠买卖大豆来换取关税妥协,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回不论是俄乌停火的筹码,还是中美贸易的“大豆交换”,看似特朗普掌握了主动,其实是巨大的国内财政压力、鹰派质疑和选民情绪交织的结果。 他在国际舞台上高调布局,一方面想通过展示掌控力来稳住支持率,另一方面也急于找到现实层面的突破口,为内政困局争取转机。 不过,不管普京是“中了套”也好,还是主动试水也罢,这场戏还远未落幕。
彻底决裂了,刚刚宣布!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的敏感时刻,网络
【135评论】【1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