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追踪器实锤曝光难以辩驳。美国没料到英国媒体会打破同盟默契,揭露芯片里的秘密监控。 近期,全球科技圈真是被英伟达刷屏了,本来就很“红”的英伟达,如今更是“黑红黑红的”。 特别是,英国路透社在8月13日独家披露,美国政府多年来秘密在出口至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中植入追踪器,试图监控芯片流向。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深水炸弹,不仅让英伟达等企业陷入信任危机,更撕开了美国科技霸权的虚伪面纱。 根据路透社掌握的可靠消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联合联邦调查局(FBI),自2022年起对可能被转运至中国的芯片货物实施“精准追踪”。 在2024年的一个典型案例中,一批搭载英伟达芯片的戴尔服务器不仅在运输箱外部安装了智能手机大小的追踪器,甚至在设备内部隐藏了微型传感器,形成“双重监控网络”。 这种追踪器不仅能实时定位货物位置,还能记录设备运行状态,一旦检测到异常数据传输,即可触发远程锁定功能。 令人震惊的是,戴尔、超微等服务器制造商对此可能知情。供应链人士透露,这些企业在发货前会配合美方进行“安全检查”,但具体操作细节被严格保密。 尽管戴尔公开否认知晓追踪器存在,但美方执法文件显示,其服务器设计中预留了隐蔽的硬件接口,专门用于安装追踪设备。 此次追踪器事件并非孤立个案,而是美国科技霸权战略的重要一环。 从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到2025年《人工智能扩散框架》,美国通过“技术封锁+生态控制”双重手段,构建起针对中国的半导体殖民体系。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禁止顶级芯片出口制造市场真空,再通过次级芯片倾销实现技术渗透,最终依托CUDA等软件生态完成用户锁定。 英伟达H20芯片就是这一战略的典型产物。这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芯片,性能仅为H100的20%,却被美方要求嵌入“终止开关”和远程监控模块。 更讽刺的是,美国国会在2025年5月提出《芯片安全法》,明目张胆要求所有对华出口芯片必须配备追踪技术,将非法监控合法化。 这种“既要当裁判又要当运动员”的做法,彻底暴露了美国所谓“公平竞争”的虚伪性。面对美国的技术霸凌,中国正在多维度展开反制。 国家网信办在7月31日紧急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芯片的安全风险提交自证材料,并启动全国范围的芯片安全排查。 与此同时,工信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芯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拟建立芯片安全认证制度,非认证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 在产业层面,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除了华为昇腾910B芯片订单激增,更多行业开始行动。 例如小鹏和蔚来等中国车企已在最新车型中搭载自研芯片,比亚迪、广汽等企业也在投资芯片研发,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从2024年的9%提升至2025年的15%-20%。 阿里云、百度、腾讯等云计算巨头则转向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国产芯片,国有大行的采购名单中已难觅英伟达产品踪迹。 这种“去英伟达化”趋势在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尤为明显,国产芯片市占率从14%飙升至34.6%。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企业在技术突围中展现出“软硬协同”的智慧。 华为不仅开放盘古大模型和CANN架构,还与中芯国际合作实现芯片全流程去美化;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企业推出对标英伟达的车规级芯片,在L2级智驾市场占据33.97%份额,超越Mobileye和英伟达。 这种从架构设计到生态构建的全面突破,正在重塑全球AI产业格局。 美国的追踪器行为引发全球连锁反应。 中东国家在权衡利弊后,开始调整科技合作策略,沙特在5月叫停华为5万台服务器订单后,近期又与英伟达签署1.8万颗Blackwell芯片采购协议,但明确要求禁用任何远程监控功能。 这种“选择性合作”反映出国际社会对美国技术霸权的警惕。 欧盟则从法律层面发起挑战。8月14日,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启动对美国芯片追踪行为的调查,认为其违反《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可能对涉事企业处以全球营业额4%的罚款。 这标志着美国科技霸权首次遭遇系统性制度性制约。追踪器事件的曝光,本质上是中美技术主权争夺的集中爆发。 当英伟达H20芯片的后门被揭露,当华为昇腾芯片在深圳数据中心稳定运行180天零故障,当小鹏汽车搭载自研芯片实现L4级自动驾驶,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在科技战场上,真正的安全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来的竞争,将不仅是技术性能的比拼,更是生态体系、制度创新和价值理念的全面较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定将深刻改变21世纪的全球秩序。 资料:英伟达否认H20存在“后门” 但仅靠发文难以撇清·中国经营报 日媒关注:中国车企和半导体企业加速替换英伟达芯片,本土采用率上升·观察者网
“卖国求荣”的算力买办!前脚国家网信办刚就H20芯片后门问题约谈英伟达,后
【183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