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46岁的方孝孺被永乐帝朱棣下令诛十族,刑场上,行刑官把873人逐个押

书山墨客 2025-08-15 12:19:18

1402年,46岁的方孝孺被永乐帝朱棣下令诛十族,刑场上,行刑官把873人逐个押到方孝孺面前,当着他的面一个一个地杀掉。行刑7日方止,场面惨烈之极。   46岁的方孝孺,身着囚服,被绑在刑场中央。   他的目光,空洞而悲怆。   在他面前,一个长长的队列蜿蜒排开,那是他的至亲骨肉、挚交好友、门生弟子,男女老幼,共计873人。   他们被绳索捆绑,眼神中充满了恐惧、麻木。   行刑官面无表情地高喊:“时辰已到,行刑开始!”   话音未落,第一名囚犯方孝孺的一位族叔,被拖拽到方孝孺眼前。   刽子手手起刀落,一颗头颅滚落在地。 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源于一场无法调和的君臣对峙。   数月前,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师”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皇宫大火中不知所踪。   朱棣登基,是为永乐帝。   新皇亟需确立统治的合法性,而让德高望重、曾为建文帝心腹的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无疑是安抚天下士林、粉饰“篡位”之举的最佳选择。   朱棣深知方孝孺的分量,于是,朱棣放下帝王的威仪,先是派人携重礼劝降,许诺高官厚禄。   遭拒后,又遣方孝孺的故交好友前去游说。   然而,方孝孺心如铁石。 忠君死节的信念,早已融入他的骨髓。 朱棣的耐心耗尽,将方孝孺强行押至金銮殿。   殿堂之上,方孝孺竟身着为建文帝服丧的麻衣孝服,当庭嚎啕痛哭。   这无异于在朱棣的登基大典上狠狠抽了一记耳光。   朱棣强压怒火,温言劝慰,称自己不过是效法周公辅政,请方学士务必起草诏书,昭告天下。   方孝孺昂首怒斥,痛骂朱棣篡位。   朱棣威胁道:“汝不畏死乎?汝不顾九族乎?” 方孝孺的回答,点燃了朱棣的杀机:“死即死耳!诏不可草!便诛十族,奈我何!”   这句“诛十族”的怒吼,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棣勃然大怒,他不仅要方孝孺死,更要他身败名裂。   于是,一道前所未有的残酷旨意下达。   在传统的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九族”之外,再加一族,方孝孺的门生故旧,凑成“十族”,尽数诛灭!   他要让方孝孺活着看到,他的“气节”将付出何等惨烈的代价。 刑场成了朱棣意志的执行场。   行刑按部就班,每一天,从清晨到黄昏,一批批的囚犯被押解到方孝孺面前。 刽子手的屠刀一次次举起,又落下。   方孝孺被强迫睁大眼睛,看着亲人、朋友、学生,一个个在他眼前身首异处。 他试图闭上眼,却被士兵粗暴地撑开眼皮。   巨大的悲痛和愤怒冲击着他的理智,但他始终没有崩溃,没有求饶,没有屈服。 这场屠杀持续了整整七天。 873颗头颅,堆积如山。 当最后一名囚犯倒在血泊中,方孝孺形容枯槁,眼神涣散。   然而,当刽子手走向他时,他抬起头,眼中竟迸射出最后一丝光芒。   他拒绝下跪,挺直了脊梁。   最终,他被处以极刑凌迟。   千刀万剐,他至死未发出一声哀嚎。   方孝孺的“诛十族”,是朱棣暴戾的极致体现,也是皇权对士人气节最野蛮的摧残。

0 阅读:0
书山墨客

书山墨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