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炸锅了,特朗普对中国签下总统令,莫迪两头碰壁,里外不是人 近期,新德里街头又一次炸开了锅。一群戴着橙色头巾的印度民众举着“别当美国的哈巴狗”的牌子,围在康诺特广场的星巴克门口嚷嚷,有人甚至捡起路边的石子砸向玻璃窗。 这场突如其来的抵制浪潮,源自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签署的一份行政令——将对中国的关税暂停措施再延长90天。 要知道就在这份总统令前几天,美国才对印度输美商品再加征25%关税,总关税高达50%。因此当这一消息传回印度,社交媒体瞬间炸锅:“莫迪政府被中美耍得团团转!”“美国把印度当棋子,中国把印度当垫脚石!”等等各种声音。 毕竟此次总统令不仅延续了关税暂停措施,还将半导体、药品等关键领域纳入合作框架。更让印度脊背发凉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直言:“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我们需要稳定的供应链。” 这种区别对待能不让这个天天自认为“世界第三”的阿三哥跳脚。 要我说印度的尴尬处境,也是自己凭本事得来的。毕竟在此之前特朗普曾多次威胁制裁,但印度仍坚持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今年前六个月日均进口量达175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35%。 这种“经济理性”在8月6日遭遇迎头痛击,特朗普以“印度间接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为由对其加征关税,印度也一跃成为全球受美国关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警告,此举可能导致印度对美出口锐减40%-50%,医药行业首当其冲,这个年出口额超105亿美元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美国市场的全面封锁。 而莫迪政府的外交困境,折射出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误判。今年4月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时,印度商业部长戈亚尔曾高调表态支持,声称“美国政策将重塑全球贸易秩序”。 然而当美国将枪口转向印度时,那些曾为美国摇旗呐喊的印度政客突然哑火。 更讽刺的是,印度一边在关税问题上向美国示好,一边又在8月9日高调宣布莫迪将出席9月的天津上合峰会,试图通过缓和对华关系向美国施压。 这种左右横跳的策略,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刘宗义犀利点评:“印度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却忘了自己根本没有平衡杆。” 其实特朗普签的那纸令,明着是给中国“松绑”,实则是给印度下套。中国这边,关税暂停续上,意味着光伏板、电动汽车这些产品输美更顺了。 而印度呢,原本对美出口的抗癌药、软件外包就占了大头,现在税一涨,不少药厂老板急得直跳脚。 班加罗尔有家做仿制药的厂子,老板在采访里红着眼圈说:“美国市场占我们六成生意,现在税一加,成本比中国同类药还高,这不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 莫迪这两年总喊着“印度制造”,可真到了节骨眼上,才发现自己没多少底气。就说医药产业,印度号称“世界药房”,但原料大多从中国进口,生产设备也得靠德国、美国。 现在美国加税,中国这边虽然关税松了,可印度想转头跟中国买便宜原料,又怕被美国抓住把柄说“站队中国”。这种左右为难的滋味,估计比喝了恒河水还难受。 莫迪当初的小算盘,其实是想在大国之间找平衡。一边靠着美国的市场和技术,一边拉着俄罗斯搞能源合作,还想在亚太跟中国别苗头,觉得这样能把印度抬成“世界第三极”。 可现实是,大国博弈里,没实力的“平衡”就是玩火。就像这次关税的事,中国敢跟美国谈条件,是因为手里有筹码,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能自己说了算,就算美国加税,也有东南亚、欧洲的市场兜着。 可印度呢?出口的大多是原料药、纺织这些低端货,离开美国市场就活不成,想硬气都硬气不起来。 街头的抗议还没消停,莫迪政府就急着出来灭火。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扯了半天“印美关系坚如磐石”,可眼神飘来飘去,谁都看得出来没底气。 更尴尬的是,前几天刚宣布要派高官去天津参加上合峰会,想跟中国套套近乎,结果特朗普这边就给了一巴掌,现在连反对党都嘲讽:“这是去求和,还是去挨训?” 印度的企业这会儿更头疼。孟买有家做软件外包的公司,老板私下跟朋友说,美国客户已经开始打听中国同行的报价了。“以前我们靠便宜,现在税一加,报价比中国公司还高5%,再不想办法,订单都要飞了。” 可想转型吧,又没那个技术积累,搞了几年的AI客服,核心算法还得从美国买授权。这种“卡在中间”的滋味,估计比被关税卡脖子还难受。 其实这事往深了说,印度的问题不只是外交没搞好,根子在自己的产业底盘太弱。这场由一纸行政令引发的风波,说到底,不过是给印度提了个醒。 在国际上混,光靠“骑墙”可不行,得自己有站得住脚的本事。不然,今天被美国拿捏,明天可能被别人拿捏,永远都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 信息来源: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美对华关税措施再暂停90天·人民日报
“特普会”之前美方突然警告印度,莫迪立马改口,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白宫彻底
【16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