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服了,全世界不得不服!美国财长贝特森近日以一句直白断语惊动东京:“中国是美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
美国一直习惯把“领头羊”的身份挂在嘴边,现在居然承认中国的竞争压力,背后那股紧张和担忧,几乎要溢出来了。
这两年,中国在军事上的行动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
在澳大利亚海域,中国055型驱逐舰现身,这种军舰装备先进,作战能力强,不光是巡航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地展示中国在地区安全上的话语权。
美国打算靠AUKUS协议支援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结果本国造艇速度跟不上,还夹杂着盟友的各种不满。澳大利亚和英国有自己的算盘,但美国优先的政策让伙伴之间的关系紧张了不少。
中国这边导弹研发一波又一波,航母规模也越来越大。东风系列导弹成了美国舰船不得不提防的对象,福建舰上马以后,海上的天平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美国之前以为自己的航母优势无人能敌,现在不得不开始关注中国的新技术和布局。而且这些年中国不仅守住了制造业的话语权,还在全球供应链里扮演了关键角色。
不管是智能手机的零部件,还是家电汽车的电池技术,美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根本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
说脱钩容易,可一旦真脱钩,最先吃亏的往往是美国自家消费者。毕竟从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到科技产品,中国工厂是美企绕不开的选择。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市场一片狼藉,中国却意外地成了全球经济的稳定支柱。
当美国还在为复苏发愁时,中国已经开始重新加速增长,不光自己走出泥潭,还顺手帮了世界一个大忙。
那之后,中国的品牌和制造水平迎来了飞跃式提升,从简单加工到高端技术,步步为营地在杀出了一条路。
其实,美国和中国这种豪门对决,不光是较劲,更带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双方各种摩擦和博弈,有可能促使更多领域共享创新成果,推动全球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市场、技术、人才、标准,都在互动中不断进化,各国企业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了实际好处。
所以中美的竞争本质上是互相驱动、一起成长,是一场谁都不敢轻言退出的真争。中国从改革开放到成为全球制造中心,靠的是持续的努力和开放的心态。
美国想保持优势,就得下更大工夫去提升自己。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谁单方“碾压”谁那么简单了,而是你追我赶,谁创新快谁领先。谁也没法轻易把对方淘汰,只能一直在赛道上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