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在后悔也晚了!他们远远低估了,核污水排海带来的连锁反应。 14轮排放、超10万吨核污水灌进太平洋,现在的日本早,已经不是“后悔”俩字能扛住的,而是整个国家都被拖进了,连锁反应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当初东京电力公司拍着胸脯说“这是唯一出路”,还拿“高科技处理”当定心丸,说水里就剩点氚,喝了都没事,结果现在呢? 经济、生态、名声全崩了,代价大到他们当初想都不敢想。 先说说最直观的,日本渔民的饭碗,算是被砸得稀碎。 福岛县的三崎港,以前每到秋季,渔民们凌晨3点就忙着卸扇贝,一箱箱往冷藏车装,发往东京、大阪的高级餐厅,旺季的时候一天能卖上百万日元。 现在倒好,港口里的渔船停了一半,偶尔出海的船,捞上来的扇贝要么没人收,要么价格被压到地板价。 去年秋天仙台港的扇贝批发价,比排海前跌了40%,有渔民算了笔账,除去油钱、人工,卖一天鱼还得倒贴钱,干脆把船停在港里晒太阳。 不光是福岛,连北海道的三文鱼都受连累,中国、韩国这些以前的大客户,要么直接禁了日本水产进口,要么要求每批货都做放射性检测。 只不过,检测费比鱼本身还贵,谁还愿意买?日本水产厅自己的数据都显示,排海两年,日本水产品出口额跌了23%,光渔业这一项,损失就超过5000亿日元。 但比渔业更头疼的是,核污水像一盆脏水,泼在了日本整个“优质产品”的招牌上。 以前中国人去日本旅游,总爱带点北海道的奶粉、大阪的点心,现在呢? 导游带团的时候,都得提醒游客“慎买本土食品”。 更惨的是旅游业,2024年去日本的外国游客,比排海前少了18%,尤其是去东北三县(福岛、宫城、岩手)的,几乎砍半。 有温泉酒店老板吐槽:“以前客人来泡温泉,还会点当地的海鲜料理,现在连问都不问,只敢吃空运来的进口食材,我们这生意还怎么做?” 再往深了说,海洋里的账,比经济账更难算,而且要算几十年、上百年。 日本一直嘴硬说“处理水安全”,可去年韩国科研团队,在距离排海口200公里的地方,捞到的小沙丁鱼体内,检测出铯-137(一种半衰期30年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比排海前高了3倍。 还有中国的海洋监测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也发现了微量的氚和碳-14。 更吓人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照现在的排放速度,再过10年,核污水会扩散到全球所有海域,到时候不管是美国西海岸的螃蟹,还是欧洲的鳕鱼,都可能沾染上放射性物质。 这哪是“处理核污水”,分明是给全球海洋下毒。 更让日本难受的是,国际上的信任度,算是彻底崩了。 以前日本总标榜自己是“环保大国”,动不动就对别的国家指手画脚,现在倒好,成了全球的“环保反面教材”。 太平洋岛国斐济的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直接拍桌子:“日本把核污水排进大海,就是把我们小岛国的生存权当儿戏!” 去年东南亚国家联合搞了个“反核污染产品展”,把日本的水产、食品摆出来当“风险样品”,提醒民众警惕。 连以前跟日本穿一条裤子的美国,私下里都在限制日本水产进口。 美国FDA去年出台规定,从日本进口的鱼类,必须提供放射性检测报告,否则一律扣关。 日本外务省跑去跟美国交涉,结果人家就一句话:“为了民众健康,没办法。” 有意思的是,现在日本内部也开始互相撕咬了。 东电之前被曝光,处理水的放射性物质检测数据是造假的,有员工偷偷改了数据,把超标的数值改成“合格”,就为了应付政府检查。 这事一出来,日本民众炸了锅,福岛的渔民直接跑到东电总部抗议。 而日本政府呢,一边骂东电“办事不力”,一边又不敢停排海,因为东电已经没钱再建储存罐了,要是停了,核污水就得漫出来。 这就像个死循环:排海会出事,不排海也会出事,当初图省事选了“最省钱”的办法,现在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 更讽刺的是,当初东电说“处理水可以饮用”,日本环境大臣还装模作样地喝了一口“处理水”,可后来有记者拍到,他家里喝的都是进口矿泉水,连福岛产的蔬菜都不买。 说到底,日本当初不是“低估代价”,是压根没把全球海洋和人类健康当回事。 他们只算了自己的小账:建储存罐要花几百亿,排海只需要几十亿,怎么算都“划算”。 可他们忘了,海洋是活的,信任是易碎的,一旦破坏了,再想修复比登天还难。 现在渔业垮了、名声臭了、国际朋友也少了,这都是他们自己选的路。只 是苦了那些靠海吃饭的渔民,还有全球吃海鲜的普通人。日本犯的错,凭什么要全世界一起买单? 参考资料:光明网
被聊了三年的日本网友拉黑了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