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的守魂人:13年翻越千座山崖,50岁农民背回25具八路军遗骸建纪念馆

星球拾光 2025-08-18 09:39:49

上央视新闻了!山西,50岁男子坚持13年进太行山,背回来25具死人骸骨,他并不是为了财,这25具骸骨不是别人,而是当年的八路军战士!他甚至借款几十万,专门修建了一个纪念馆,存放这些骸骨,而他如今还在坚持寻找,只为让英雄能回家!网友:真的能把人看哭了。这就是高尚的信仰,没有先辈的付出也没有新中国   太行山的风,一年年吹过黎城县的山峁,把石头吹得发亮,把荆棘吹得盘根错节。   孔家峧村的郭海波,背着个磨得发亮的布袋,手里攥着把豁了口的镰刀,又往深山里去了。   这是他找烈士遗骸的第十三个年头,布袋里装着的,是他前几天在七十度的陡坡上,手脚并用地爬了三个钟头才找到的零碎骨头。   郭海波的曾祖父,当年在村里又当干部又做医生,给八路军管账,也给伤员治伤。   祖宅地下的缸里,曾经埋着几千份账单,记着129师取过多少粮,救济过多少难民。   日本人来扫荡,把村民捆在树上,刺刀都架到脖子上了,问粮食藏在哪儿,愣是没人吭声。   这些事,郭海波从小听到大,老八路们拄着拐杖来家里看曾祖父,坐在炕头上说的那些仗打得有多苦,他都记在心里。   二〇〇九年那天,他上山干活,脚底下踢到个硬东西。   扒开草一看,是半截带着锈迹的枪管,旁边还有几块骨头,混在石头缝里。   那会儿他刚四十出头,农民工出身,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从没见过这阵仗。   他蹲在那儿看了半天,想起曾祖父说的“好多战士牺牲了就埋在山里,连块碑都没有”,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从那天起,他再上山,布袋里就多了个小铲子,眼睛总往石缝和峭壁上瞟。   寻骨的路,比太行山的石头还硌人。   开春的时候,峡谷里的冰没化透,坡陡的地方能有七十度,他就坐在冰上慢慢往下滑,裤子磨破了好几条。   夏天的草比人高,镰刀得不停地砍,胳膊上的划痕旧的没好,新的又添上。   有回在阳城县和晋城交界的山谷,他脚下一滑摔下去,胳膊被石头划开道二十多厘米的口子,血把布袋都染红了。   他撕下衣角捆紧,照样把找到的几块碎骨仔细包好,拖着身子摸到村里时,天早就黑透了。   十三年里,他翻了几百座山,看了上千处石缝,才找到二十五具遗骸。   有时候跑二三十趟,山里转一整天,连块骨头渣都见不着。   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他傻,自己的日子不过,去找一些没见过的人的骨头。   妻子刚开始也气,看见他背回来的布袋里装着骨头,当场就红了眼,骂他不管家。   那时候女儿上学的学费都得跟亲戚借,他却把准备给女儿办婚事的两层小楼腾出来,改成了纪念馆,自己一家人挤在旁边的小破屋里。   纪念馆里,二十五具棺椁摆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他从各处搜罗来的烈士名录残页,有的纸都黄得发脆。   他每天都来扫一遍,玻璃擦得能照见人影,哪怕一整天没一个参观者。   有人劝他,不如就在村里找块地把烈士埋了,省得折腾。   他摇头,说“埋在这儿,他们就真成了没人认的孤魂了”。   他跑去县档案馆查年号,翻《山西抗战文献资料汇编》里的零散名单,希望能给这些“无名氏”找到个名字,哪怕只是个籍贯。   村里人慢慢变了。以前说他疯了的,后来见他天天往山上跑,会主动问一句“今天有收获不”。   有个以前总在麻将馆混的懒汉,看他为了素不相识的烈士这么拼,默默收起了麻将牌,扛起锄头下地了。   外地有人听说了这事,专门跑来纪念馆,在残骸面前默默站着。   郭海波今年五十一了,头发白了不少,背也比以前驼了。   他还是经常往山里去,镰刀和布袋换了好几个,寻骨的法子却没变,看见有垒石头的地方,再高再险也得爬上去看看。   他说不上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这些烈士是为了咱现在的日子没的,不能让他们就这么散在山里。   清明节前,太行山上的山花开得一片一片的。   郭海波把新找到的那具遗骸小心地放进纪念馆,对着空荡荡的棺椁轻声说:“先在这儿歇歇,我接着给你找家。”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那些泛黄的账单和锈迹斑斑的枪管上,也落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   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像是谁在轻轻应了一声。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0 阅读:122

评论列表

2368

2368

2
2025-08-18 09:52

[玫瑰][玫瑰][玫瑰]

猜你喜欢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