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4岁因救火而壮烈牺牲的小英雄——赖宁,牺牲30多年后,不仅雕像被拆

小史论过去 2025-08-18 12:21:09

1988年,14岁因救火而壮烈牺牲的小英雄——赖宁,牺牲30多年后,不仅雕像被拆除,就连英雄事迹也被教科书和学校删除,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赖宁1973年10月20日出生在四川雅安石棉县一个普通家庭。从小他就聪明好动,上小学时每年拿三好学生称号。课外他还爱画画写字,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这些奖项他都收入囊中。小学毕业考试他考了全县第一,顺利进石棉中学。本来前途一片亮堂,他还以李四光和雷锋为偶像,父母从小教他有责任感。10岁那年,他看到大渡河非法捕鱼,就直接写信给县委,要求打击这种事。这份胆量让大人也佩服。石棉山区春天干风大,火灾常见,他小时候见过几次火情,在外围帮消防员递工具递水。 1988年3月13日,海子山电线短路起火,风一吹火势就窜起来。赖宁在家写作业,出去透气看到火光,就冲向山脚。救火队拦他年纪小,让他下山,他中途听说火可能烧到油库和电视台,又折返回去帮忙。火烧一夜,保住3500亩林子,可赖宁没回家。第二天在南坡焦土里找到他,已没气息。事后他获英雄少年称号,事迹进中小学教科书,石棉县建纪念堂放水晶棺,多地立雕像,学校墙上挂照片。90年代,他的故事是见义勇为的标杆,学生们学他那种精神。 进入21世纪,社会对英雄的看法变了。大家开始注重孩子安全,不想让未成年人冒险。教育专家说,宣传赖宁的牺牲容易误导小孩模仿危险行为。2004年北京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遇险先自保,其他地方也跟上。2012年,赖宁事迹从教科书删掉,学校照片摘下。这事闹出热议,有人觉得忘掉英雄不对,有人说这样能少些悲剧。赖宁父母听到后,反倒觉得轻松,他们不希望别的家长也丢孩子。雕像拆除也一个接一个,太原东仓巷的2011年因修路移走,后来迁回,但其他地方的因为磕碰多、环境差,直接拆了。石棉纪念堂也改成防火教育为主,不再突出个人。 这些变化是因为社会文明进步了。现在教育强调理性面对危险,孩子遇事该报警求助,不是自己上。赖宁的事迹值得记,但不适合推给小孩学牺牲。父母支持调整,他们骄傲儿子,但更痛那场意外毁了家庭。中年丢独子,谁都不想再来一遍。2019年赖宁还获最美奋斗者称号,证明他的精神没被全忘。 赖宁牺牲后,父母赖正纲和黄和榕工作调到雅安,带走儿子东西保存。墓迁建时他们回石棉一次,就没再去。年纪大没再生孩子,日子先是清冷,后来女儿赖彬出生,给家添活力。她现在30多岁,在附近中学教书,有女儿有家。父母2001年退休,帮带外孙女,讲舅舅故事时不强调牺牲,就说记住就好。外孙女像小时候的赖宁,退休日子过得踏实。赖正纲下棋打牌,黄和榕跳广场舞。一次采访他们说,等雅安到西昌高速通了,想回石棉看看,那里有10多年回忆和儿子痕迹。 多年来,他们不靠媒体挣钱,2009年感动中国请他们去颁奖,他们在家看电视。全国有些地方还留纪念碑,他们以儿子为傲,虽早逝但永存心中。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