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得知苏联解体,王震将军感慨道:我们曲解了毛主席的意图。1991年,苏联解体,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局面,而王震将军当时面色复杂,颇为感慨,表示我们曲解了毛主席的意图,实际上他要比普通人往后多看了50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毛主席在早年曾对苏联提出过批评,也就是50年代,赫鲁晓夫展开对斯大林的批评,进而引发了中方这边的抵制,而中苏关系之前是非常友好的。 甚至说在国际社会上,苏联向来是以“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行动模式展开部署的,另外,再往后稍微推一些,美方动作频频,开始借助中方开放的市场投入思想书籍和影视作品。 在这种条件下要选择指责苏联,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有人抱有非议,认为这样做很危险,万一出现意外,就可能让中方陷入被两面夹击的窘境,更别提什么加速发展了。 但苏联解体的事实已经说明了问题,毛主席确实是看出了苏联后期做派的风险,希望他们处在十字路口的时候采取更加谨慎的行动,只不过结果令人遗憾,最终还是草率落幕。 不得不说,王震当年也是觉得主席杞人忧天,主要原因是他自己其实也是一位知名的战略家,从苏联当时的情况来说,他们已经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活路就是推进改革。 而对赫鲁晓夫而言,想要完成改革,自然就要掌握权力,并消解内部民众对于斯大林的盲从,这就引发出了“全盘否定”一词,说实在的,在运动早期,苏联确实一片欣欣向荣。 本来集中在斯大林身上的关注转移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身上,没了党政不分的风险,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过犹不及。 要知道,斯大林的功过都摆在那里,全盘否定他拿出的成就,无疑是忽视客观事实的,就算这种做法打破了以往教条主义的封锁,可他将视线局限在了否定上,而不是改革上。 说白了,改革本身是消除负面影响的,而不是否定过去,这是王震到晚年才领悟的道理,他20年代跟毛主席相识后,就一直跟随其思想前进,在毛主席离世后,他也多次表明态度。 或许正是因为懂得苏联解体还有毛主席的想法,王震才能保持清醒,理性的对待事务本身,既承认内部错误的存在,又强调不能全盘否定过往成就,否则就是偏离了客观道路。 这样的思想对不少人产生良性影响,也让王震受用一生,不过,他遗憾自己没能早点理解毛主席的想法,感叹称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并强调不能丢弃毛主席的思想。 总的来看,王震将军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推行毛主席思想,同时经过时间的磨砺,变得更为稳重和谨慎,我们也希望未来的年轻人,能够沿着先辈留下的路标,一步步走到更远的地方。 参考资料: 王震晚年是怎样捍卫毛泽东思想的?丨红色文化网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1点赞】
老松树
王震是有慧眼圣心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