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行开始赶超“宇宙行”

新浪财经 2025-08-20 21:42:50

8月20日午后,农行股价再度走强,延续了近期的强劲表现。截至目前,其A股流通市值已正式超越工商银行,跃居六大国有行首位,年内累计涨幅更已超过38%。此番流通市值“登顶”并非偶然,背后不仅反映出农行自身强劲的业务增长动能,也体现了市场对其持续深化“县域金融”战略布局的认可。

当前,农行A股流通市值首次超越工商银行,登顶A股“流通市值一哥”。

从股价表现来看,Wind数据显示,农行年内股价累计涨幅高达38.54%,大幅领先其他国有大行,成为2025年银行板块中表现最为亮眼的标的。

业绩方面,农行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一季度,农行实现营收1866.74亿元,同比增长0.35%;归母净利润719.31亿元,同比增长2.2%。而同期工行的营收及净利润则分别同比下降3.22%、3.99%。

同时,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降至1.28%,拨备覆盖率297.81%,风险抵补能力居国有行之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行凭借“三农”金融战略打造差异化优势,县域金融业务贡献了近一半的贷款增量,息差水平显著优于全行平均,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

资金层面,农行吸引了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多家大型机构投资者的青睐。2025年上半年,平安大幅增持农行H股,持股比例迅速上升;公募基金也同步加仓,重仓产品数量和持股规模显著增长。

农行“登顶”流通市值榜

在六大国有行中,农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愈发强劲。

8月20日,农行股价继续维持涨势,一度触及7.14元/股。截至收盘,该行股价回落至7.08元/股,但仍创历史新高。据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该行涨幅已达38.54%。

横向对比来看,六大行中涨幅第二位为工商银行,年初至今涨幅仅为13.99%。此外,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涨幅仅为13.6%、9.22%、7.5%、2.11%。除了涨幅外,当前,农行A股最新流通市值达到2.26万亿,排名超过工商银行升至A股流通市值第一。

农行股价屡创新高的背后,是其稳健基本面的支撑。财报数据显示,2024全年,农行实现归母净利润2820.83亿元,同比增长4.72%,增速显著高于工商银行0.51%的净利润增长,且这一表现在2025年一季度依旧在延续。2025年一季度,农行实现净利润719.31亿元,同比增长2.20%,而工行净利润同比下降3.99%至841.56亿元。

另从营业收入来看,2024年全年,农行营收同比增长2.26%至7105.55亿元,虽然规模上是次于工行以及建行,但是从增幅来看,工行、建行皆为下滑,降幅分别为2.52%、2.54%。

2025年一季度依旧保持这一表现。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工行、建行营收同比降幅分别进一步扩大为3.22%、5.40%,而农行营收则同比增长0.35%至1866.74亿元。

资产规模方面,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农行总资产达43.24万亿元,增速达8.4%,在国有银行中排名第二位。

在资产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农行的资产质量也在持续优化。2025年第一季度末,农行不良贷款率为1.28%,较上年末下降2个bp,创历史新低;不良贷款余额3346亿元,较年初增加125亿元,增量同比下降21亿元。

“下沉市场”成制胜关键

农行流通市值“登顶”的核心逻辑或在于其独特的业务定位获得了重估。

从业务布局看,农行是国内唯一实现县域机构全覆盖的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末,该行营业网点总数达2.26万个,其中县域网点1.27万个,占比超过56%。

在组织架构方面,农行还专门构建了一整套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县域金融管理体系,并配备专属支持部门,从制度与机制上保障了县域业务的高效运转。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县域金融市场正处于潜力持续释放的阶段。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数据,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万元,实际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4∶1,农村经济活力不断提升。

此外,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银行息差普遍收窄的背景下,“以量补价”成为行业普遍策略。能否准确把握需求增长领域,已成为银行业在信贷竞争中的“胜负手”。

在此背景下,农行的县域金融服务已成为其业绩增长的关键。

据农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县域贷款余额增至9.85万亿,较上年增长1.07万亿。总的来看,这笔新增规模已占农行全年贷款总增量2.25万亿的47.56%。此外,该行县域吸收存款达13.15万亿,约占其吸收存款总额的43.39%,较上年增长0.82万亿,约占其全年存款总增量的58.16%。

2024年末,该行县域贷款余额约为9.85万亿,相比于2023年末,增长达1.07万亿。而2024年该行总体贷款仅增长2.25万亿。因此,2024年该行的新增的县域贷款,对该行总体贷款的贡献已达47.56%。

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县域贷款总额已达10.58万亿,较年初增长0.73万亿,县域吸收存款总额达14.00万亿,较年初增长0.85万亿。

县域存贷业务的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支撑该行的利息净收入。具体来看,2024年末,农行县域金融的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54%,存款平均付息率为1.54%,息差高达2.00%,而其总体净息差仅为1.42%。

在此背景下,2024年,县域金融给农行带来了3123.25亿元的利息净收入,增长178.64亿元。同期,该行总体的利息净收入约为5806.92亿元,仅仅增长89.42亿元,这或说明县域金融为农行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息净收入增长。

非息收入破局

随着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农行正积极通过拓展非息收入寻求突破。

农行在县域金融市场的一大核心优势在于极低的存款成本。其远低于行业平均的付息率,为农行带来了大量低成本存款,这不仅直接提升了净息差,也为配置高收益资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促进了多元化收入结构的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农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达1.37万亿元。同期,工商银行为1.21万亿元,建设银行仅为0.62万亿元,中国银行为0.53万亿元。

尽管2024年农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755.67亿元,同比下降5.65%,但其非息业务中的其他收入表现亮眼。同年,农行实现投资收益311.39亿元,同比增长12.2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9.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0.33%。

2025年第一季度,农行实现投资收益71.73亿元,同比增长95.77%。其中,因终止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带来的收益达63.08亿元,成为主要推动力。

除了“下沉市场”为农行带来的业务增长外,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也为其风险抵御和利润调节提供了空间。截至2025年一季度,农行拨备覆盖率为297.81%,显著高于工商银行的215.70%。

在这一背景下,农行也吸引了众多资金的青睐。2025年1月7日,中国平安以每股4.2216港元的均价增持3167.8万股农行H股,持仓数量增至15.53亿股,占H股比例的5.03%。此后,中国平安持续增持农行H股。截至上半年末,其持股数量已达49.46亿股,占比16.09%,持仓市值超过200亿港元。

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2025年二季度公募对农行A股的持仓比例较一季度显著上升。截至6月末,共有9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53只产品重仓持有农行,合计持股10.37亿股,占流通股的0.32%,较3月末增加7440万股。

总体而言,依靠县域“护城河”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农行正在利率下行环境中逐渐展现其业务价值。

责任编辑丨汪鹏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