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辰又出新理论,要用工兵照明灯晃瞎解放军,台军退将一句话评价:无语了 近日,在大陆早已成为笑话的于北辰,又在岛内绿营节目中信口开河了。为了夸奖台军的一款“照明尾车”(一个能被拖曳行驶的发电车搭配4个探照大灯),他竟然声称,这款装备也能对付登陆的解放军步兵,能让士兵们佩戴的夜视仪直接被烧掉,瞬间致盲。 于北辰的这番言论并非偶然,了解他过往言行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他一系列荒唐言论的最新延续。作为高雄凤山陆军官校59期机械系毕业生,本应具备基本军事常识的他,近年来却在“反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言论也越来越离谱。 此前,他曾妄称大陆城镇都是“土房子”,解放军战车开不进来,因此得了个“土房哥”的绰号;在谈论台湾天弓导弹拦截率时,他算出“三发拦一发拦截率210%”的荒谬结论,被网友调侃“数学老师在哭泣”。 更离谱的是,他还声称乌克兰的第聂伯河长12万公里,要知道赤道周长才4万公里,这样的地理常识错误让台军退役少将栗正杰都忍不住反讽,“我实在很难想象一条河长12万公里”,并建议他“上节目之前多念点书,不要数学不行,历史不行,现在连地理也让人看笑话,真是丢军人的脸”。 而台湾陆军前副司令黄奕炳更是痛斥他“背叛母校教你的信仰和价值观”,指出母校从来没有教育他们“去反对中国或仇视中国”,痛批他为迎合“台独”刻意扭曲、丑化大陆,制造两岸仇恨。就是这样一个连基本常识都搞不清的人,如今又把主意打到了军用装备上,对着一款工程车辆大谈“战术价值”,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仔细看看于北辰口中的“神器”——所谓的“照明尾车”,其实就是一款再普通不过的发电照明车。这类装备在大陆的森林消防、抢险救灾队伍中很常见,主要功能是“为夜间抢险救灾、大型活动等提供应急照明”,装备有发电机、升降照明系统、配电系统等装置,本质上是工程作业类专用汽车。 厂家技术人员在培训时明确讲解的性能特点、操作方法,全都是围绕应急救援场景设计,跟军事对抗没有半点关系。从技术参数来看,这类车辆的核心指标是照明范围、供电功率和持续工作时间,比如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培训的同款装备,重点训练的是“在复杂灾害现场全天候作战能力”,确保在夜间救援时能照亮作业区域。 把这样一款用于救灾的装备硬说成“反登陆利器”,就像拿着手电筒宣称能打飞机一样可笑,完全混淆了民用装备和军用装备的本质区别,暴露了于北辰对装备功能的基本认知都存在严重偏差。 更可笑的是他所谓“强光烧夜视仪”的说法,稍微了解现代军用夜视仪技术的人都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以常见的德国奥尔法红外夜视仪为例,其明确标注具有“防强光保护功能”,能“保证设备不受到意外的、不可挽回的损伤”,这也是现代军用夜视仪的基本配置。 这类保护机制通过自动调节感光灵敏度或瞬间关闭光路,避免强光对核心部件的损害,就像相机的自动曝光保护功能一样成熟。而解放军的夜视装备水平更是早已今非昔比,早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车就配备了热成像观瞄仪,最大探测距离超过6000米,识别距离超过4000米,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都能清晰成像。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解放军的夜视器材已涵盖微光夜视、红外热像等多个种类,且普遍具备强光防护、抗干扰等功能。热成像技术更是根本不受可见光强光影响,因为它探测的是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而非反射光,这意味着即便真有强光照射,也丝毫不会影响观测效果。 于北辰连夜视仪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没搞懂,就敢宣称“能把夜视仪烧掉”,只能说明他要么是对现代军事技术一无所知,要么就是故意睁眼说瞎话。 从军事战术角度看,于北辰的说法更是漏洞百出。现代登陆作战是多维度、体系化的协同行动,从火力准备到突击上岸,再到巩固滩头,每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战术配合和装备保障。 解放军在夜战装备和战术运用上有着深厚积累,夜战和近战曾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如今更是针对性发展信息条件下的夜战能力,“完全有重夺‘制夜权’的技战术基础”。 在这样的体系作战面前,一台慢悠悠的照明车根本不可能靠近登陆场,更别说发挥所谓“致盲作用”。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战场上的强光目标反而会成为敌方火力打击的活靶子,台军如果真敢在滩头架设这样的“照明设备”,只会瞬间被定位摧毁,这哪里是什么“战术”,简直是送人头的操作。 台军退役将领之所以对他的言论“无语”,正是因为这种说法完全违背基本战术原则,连最起码的战场生存逻辑都不懂,实在让专业人士无法认同。 于北辰之所以屡屡发表这类荒唐言论,背后的政治动机其实不难理解。自2020年9月后,他快速向绿营靠拢,频繁在节目中发表“反中”言论,本质上是为了迎合“台独”势力的政治需求,通过制造虚假的“军事优势”来误导岛内民众。
美国论坛有人问:38辆美军的坦克运往台湾,中国为什么不敢阻止?其实,根本不是不敢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