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摊牌了!富士康帝国崩塌! 郭台铭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在大陆市场呼风唤雨的富士康,如今会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迅速泄气。 这个靠给苹果组装手机发家的代工巨头,现在正经历着一场“雪崩式”的危机,郑州厂区的产能从巅峰时期的月产500万台iPhone暴跌到现在的三成,相当于每天少造10万台手机,这要是搁在以前,足够填满整个郑州航空港区的仓库。 曾几何时,富士康那可是风光无限,靠着苹果的订单,在大陆疯狂扩张,各地建厂、大量招人,成了无数打工人的“饭碗”。可谁能想到,如今却沦落到这步田地。 究其原因,苹果供应链的调整首当其冲。苹果一心想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这几年不断扶持立讯精密等竞争对手,把订单分出去。印度那边,苹果更是大力推动当地生产,富士康在印度投资百亿,结果呢,工人素质、产业链配套都跟不上,良品率低,成本还降不下来,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看看国内的大环境,人力成本不断上涨,这对靠人力堆产能的富士康来说,压力山大。以前能轻松招到大量廉价劳动力,现在可不行了,年轻人就业选择多,对工作环境、待遇要求也高,富士康却没能及时做出改变。 还有税收和土地问题,之前违规操作,现在被清算敲打,这也让富士康的日子更不好过。在国内,它不再是那个可以肆意扩张、不受约束的巨头了。 从数据也能看出富士康的颓势,2024年,其消费智能产品业务营收从3.35万亿元新台币下滑至3.17万亿元新台币 ,占比从54%降至46%。今年二季度,AI服务器营收倒是首次超过了iPhone等消费电子产品创造的营收,看似转型有成效,可AI服务器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想站稳脚跟没那么容易。 不过,富士康也不是完全没动作。它在积极转型,加大对AI服务器、新能源车等领域的投入。在郑州投资10亿建新事业总部大楼,布局电动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还计划2026年推出2款车型。可这些转型之路困难重重,新能源车领域竞争激烈,它又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AI服务器市场,也有众多强劲对手。 曾经的代工巨头,如今站在了十字路口。是就此沉沦,还是能成功转型、重回巅峰?这不仅是富士康自己的问题,也关乎着众多打工人的生计,以及整个代工产业的走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富士康 郭台铭
金融的本质和真相!1、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底层大多数人是无法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
【16评论】【164点赞】
用户17xxx02
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