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抗战博物馆,把日本国旗作为入口门垫,要求每一个参观者在上面踩踏30秒,把鞋底的灰尘擦拭干净,方能入馆。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考夫斯港,有一座与众不同的澳大利亚抗战博物馆,它的入馆规则格外特殊——入口处铺着印有日本二战“旭日旗”的垫子,所有参观者都得在上面踩踏30秒,擦净鞋底灰尘才能进馆。 后来,垫子已然升级为光敏地板。人踩上去,十六道如旭日般的红色光芒便会渐暗,脚移开后又复明亮,恰似当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狼狈撤离之态。 在过往亚冠联赛里,日本川崎前锋队球迷悬挂旭日旗,这一行为引国际公愤,亚足联果断判其空场一场并罚款1.5万美元,由此可见,那面旗帜所背负的历史伤痛,已在国际达成共识。 澳大利亚执意维系这般入馆仪式,其背后隐匿着难以消弭的历史创伤,那是岁月刻下的伤痛印记,虽历经时光流转,却依旧在现实中隐隐作痛。 1942年2月19日,188架日军战机轰炸澳大利亚达尔文市,这是其本土首次遭外敌大规模袭击,240多人丧生,城市成了废墟。 在太平洋战场的新几内亚战役里,日军暴行令人发指,数千澳军战俘惨遭虐杀,其中“死亡行军”更是罪恶昭彰,三千多名战俘因劳累过度,悲惨殒命。 如今博物馆里,被日军刺刀捅穿的士兵钢盔仍在陈列,一面墙上刻满被处决平民的名字,最小的受害者才6岁,是日军的“刺杀练习活靶”。 这些真切的印记,促使澳大利亚人以这般独特方式,向世人发出警示,敦促大家铭记往昔岁月,莫让历史的教训被时光的尘埃所掩埋。 面对这一做法,日本十几年间不断抗议,外务省每年递照会,民间团体联名信堆成山,东京电视台还派记者蹲守拍踩踏画面,称其“侮辱日本国格”,日本驻澳使馆也以“伤害国民感情”要求撤垫子,甚至想混淆“旭日旗”与日本现行国旗。 但澳大利亚态度坚决,纪念馆发言人身持历史档案说:“我们踩的不是国旗,是70年前带刺刀闯家园的侵略符号。”美国想调解时,澳大利亚国防部甩出老照片——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被俘,背后插着的正是旭日旗,提醒美国也曾遭日军侵略。 韩国网民把此事推上热搜,翻出日军在朝挂旭日旗镇压起义的照片;越南网友在YouTube为相关视频点赞数十万,这些都体现出曾遭日本侵略国家的共情。 参观者对“特殊门垫”的反应不同,却都带着对历史的沉重思考,一位太平洋战役老兵后代踩踏时红了眼,说仿佛看到祖父当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丛林躲日军的恐惧,悉尼大学现代史教授认为,这种记忆传递方式虽直接,却暴露了战争创伤的代际传递困境。 曾有日本老太太站在垫子前犹豫,孙子说“老师说不对”,旁边澳洲老兵用拐杖敲地,讲了自己19岁弟弟1943年在新几内亚被日军砍头的事,然后替她跺了三脚,这些场景不是要激化矛盾,而是让人们触摸历史重量,懂得和平可贵。 结合当下国际局势,澳大利亚的做法更有现实意义,近年日本不断扩军,改安保法、派潜艇去太平洋,还想把“自卫队”改叫“国防军”,试图美化侵略历史,之前日本宣布向澳出口潜艇技术拉关系,却看到游客踩旭日旗的视频,外务省召见澳大使,只得到“艺术表达自由”的回应。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日澳安全同盟生变,日本推安保法修正案增军费,政界人士还频繁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东亚连锁反应,此时澳大利亚坚持让参观者踩旭日旗,是在向日本传递信号:侵略历史不容模糊,美化战争罪行会遭反对。 国际上,不少人也在为还原历史努力,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敬德制作视频,讲清旭日旗的起源、尺寸,以及日本举着它侵略朝鲜半岛、策划满洲事变的罪行,还对比德国纳粹标志,凸显日本回避罪责的态度,并计划把视频发往全球媒体。 这和澳大利亚博物馆的做法本质相通,都不是针对普通日本人,而是督促回避历史的势力正视真相。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于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虔诚下跪,这一跪,是深刻的自我反省,彰显着对历史的担当,以诚挚的态度推动了战后德国与世界的和解进程,而日本部分政客仍在美化侵略,这种对比更显澳大利亚做法的价值——它不是煽动仇恨,而是用具象方式守护历史记忆,提醒世人唯有正视历史,才能守护和平。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澳大利亚抗战博物馆,把日本国旗作为入口门垫,要求每一个参观者在上面踩踏30秒,把
墨魂
2025-08-29 15:30:05
0
阅读:33
参商
入口铺jp国旗,地板铺战犯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