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等一声枪响。 结果等来的,是台积电的财报,和果农们哭着喊着要对话的新闻。 这才叫高手过招。你以为的大场面,是千军万马、炮火连天。其实真正的大场面,是一张张停不下来的订单,是一条条根本离不开的供应链。 有些力量是违背不了的,它就像地心引力,不管你嘴上怎么说,身体终究会落回地面,在两岸之间,市场的拉力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无声无息,却比任何响亮的口号都更有分量。 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听起来多厉害,台积电这样的名字谁不知道?但它的命脉其实被两头攥着,一边高精尖的设备和原料得从海外买,另一边产品卖给谁?答案很清楚,超过六成的芯片,最终都流向了大陆,成了那边手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你看联发科这样的公司,它的客户名单上,小米、OPPO、VIVO这些大陆品牌就是半壁江山,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结构,大陆要搞5G、要发展新产业,离不开台湾的技术支持,而这种需求反过来又把彼此捆得更紧。 所以谁要是真想配合外面试图切断这种联系,那后果是立竿见影的,先进的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能从爆满的95%直接掉到70%,资本市场上的股价也会跟着给你点颜色看看,这种痛是实实在在的。 当然总有人想试试逆着引力飞,什么“去风险”,什么“多元化”,口号喊得很响,还搞了个“新南向政策”,想去别处找市场,结果现实狠狠地给了一巴掌,政策效果微乎其微,经济数据不会说谎,台湾经济四到五成的收入,超过九成的贸易顺差,来源地还是那个熟悉的地方。 市场的力量有多直接?大陆甚至都不用做什么大动作,只要暂停进口凤梨、释迦这几种水果,岛内立刻就能引发一场不小的震动,这时候果农们最真实的愿望就是赶紧跟大陆谈一谈,因为这关系到一家人的生计。 那些所谓的国际“朋友”,能给的往往是几句口头支持,却变不成真金白银的订单,所以你看台湾那些精密制造和电子企业,一遇到风吹草动,第一反应永远是:稳住大陆市场,这是生存本能。 真正厉害的是这种引力不只作用于货架和流水线,它还在牵引着人心,尤其是年轻一代,每年数以万计的台湾年轻人,用脚投票,选择到大陆去读书,为什么?机会多,舞台大这是最直接的理由。 更深层的原因,是生活方式的趋同,当大陆的地铁、外卖、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生活日常,这种体验对年轻人是有着天然吸引力的,更不用说文化上的渗透了,刷着抖音和小红书,看着大陆的综艺和电视剧,已经成了很多台湾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两岸的歌手、演员频繁互动,一场演唱会就能成为共同的文化记忆,当超过一半在大陆毕业的台湾学生选择留下来发展时,你就知道这种选择背后,是超越了课本和宣传的身份认同。 这种基于产业、生活和文化的深度捆绑,像一张无形的网把彼此牢牢地连在一起,它让任何想把两岸分开的企图,都显得那么不切实际,一切好像都水到渠成,剩下的可能真的只是时间了。
全世界都在等一声枪响。 结果等来的,是台积电的财报,和果农们哭着喊着要对话的新闻
云云聊聊娱
2025-08-29 17:57: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