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朱时茂跟老婆范旭霞讲:晚上,我请几位朋友到家里吃饭,你做几个菜,没成想,朋友们上桌后,朱时茂却傻眼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那个闷热的傍晚,北京的胡同里吹不进一丝风,朱时茂刚从片场回来,额头还冒着汗珠,脚步却比平时快了几分,他心里打着算盘:今晚请几位导演朋友来家里吃饭,得让范旭霞准备几个菜,露一手。 可惜天不凑巧,家里冰箱空空如也,市场又早早收摊,范旭霞翻箱倒柜,只凑出两根黄瓜、半棵白菜和几个鸡蛋,她一边拍着黄瓜,一边琢磨怎么让这顿饭体面点,锅里那碗蛋汤咕嘟咕嘟响,厨房热气腾腾。 饭桌上,朋友们围坐一圈,三盘菜静静躺在桌面中央,气氛有些微妙,但尴尬并没有持续太久,那顿晚餐,虽然简单得让人哭笑不得,却在后来被当作一家人的趣事常常提起,如同时间里的一块温热的石头,握在手心,凉不下去。 朱时茂与范旭霞的故事不是天雷勾动地火,而是从一块焦香的馅饼开始,1970年,两人同在福州军区文工团服役,一个山东临沂,一个山东济南,老乡见老乡,亲切得不行,朱时茂刚入团时年纪小,话少,却特别上心排练,范旭霞比他更小,个头瘦小,练功时常常吃不上饭,有一次她偷偷塞给朱时茂一个馅饼,那味道他一直记到现在。 团里的纪律让年轻人只能将情感藏在信纸里,他们用最笨的方式交换情意:写信,托朋友带信,再转手送达,一来一回,信封攒了一抽屉,朱时茂从不舍得扔,连信封边缘的邮票都没撕,那时候的恋爱,清清白白,满是心跳。 1975年,范旭霞提干,终于可以和朱时茂站在阳光下并肩,两人结婚时没有婚纱,也没有宴请宾客,范旭霞送他的结婚礼物是一件亲手缝的白衬衫,朱时茂穿着那件衬衫照了结婚照,笑得像个刚从稻田里收麦回来的人,憨憨的,满脸喜气。 机会总是和选择绑在一起,1982年,朱时茂出演《牧马人》,一夜成名,他的名字被写进报纸,照片挂上电影院外的灯箱,与他对戏的女演员也火了,观众把他们捧成了“金童玉女”,街头巷尾的议论声,范旭霞听在耳里,心里泛起酸意。 朱时茂不擅解释,也不会甜言蜜语,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回应:离开影视剧,转战小品舞台,他找到陈佩斯,两人一拍即合,从《吃面条》到《警察与小偷》,一个又一个小品走进观众心里,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年夜饭桌。 范旭霞成了他最坚强的后盾,排练时她送夜宵,演出时她守在后台,有时候面条送到排练厅,盖子一揭,是一团坨在一起的面饼,朱时茂照样吃得香,他始终觉得,只要是她做的,哪怕是凉了的饭,也有家的味道。 1991年,儿子朱青阳出生,孩子一出生就体弱多病,哮喘反复,吃了几年中药也不见好,夫妻俩商量后决定送孩子去美国看病,然而签证下来那天,范旭霞却临时改主意,只带着孩子出发,朱时茂留在国内,继续拍戏挣钱。 那是一段最长的离别,一个在太平洋这头熬夜拍戏,一个在彼岸奔波求医,电话成了他们唯一的联系工具,范旭霞常常在电话里讲儿子的近况,有时说着说着就笑了,有时却一言不发,朱时茂不太会安慰人,只能一个劲儿地应着,听她说完就安心。 春节是最难熬的节日,剧组不放假,电话打过去,范旭霞那头正包饺子,她说今天包的是韭菜馅的,和他们当年偷食堂韭菜时候一个味儿,朱时茂听着,眼眶有些发涩。 时间像一把钝刀,把两个人一点点磨得更加坚定,朱青阳的身体逐渐稳定后,2007年母子回国,浦东机场里,朱时茂一眼就认出妻子推着行李车的身影,那一刻,他觉得这十几年的等待都值了。 从那以后,他不再接长时间拍摄的工作,转行做导演,拉着范旭霞一起做制片,范旭霞原本不懂什么叫预算,也不明白剧本里那些术语,但她愿意学,愿意陪,朱时茂总说她干得比不少专业出身的制片还利索。 日子慢慢回归平静,他们住在北京的老小区,阳台种满花草,厨房里常有菜香,范旭霞学会了做拿手菜,每次儿子回来都要点名吃妈妈煲的粥,朱青阳也成了导演,拍戏再忙,只要时间允许,总会赶回家吃一口热饭,他说父亲教会他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不要让爱的人等太久。 2020年,朱青阳结婚那天,范旭霞穿了一件淡蓝旗袍,头发挽成一个简单的髻,她站在儿子身边,不说话,只是笑,朱时茂在台下,望着他们,眼里是岁月揉碎的温柔。 信息来源:凤凰娱乐——朱时茂66岁妻子曝光 两人青梅竹马已恩爱40多年;羊城晚报-朱时茂:陈佩斯有点一根筋,我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1988年,朱时茂跟老婆范旭霞讲:晚上,我请几位朋友到家里吃饭,你做几个菜,没成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29 20:43:32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