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以来,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多少财富?其实,日本对中国的财富掠夺,是最极端的资源殖民主义,早就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剥削,而是对一个古老文明的物质根基与精神传承进行的彻底劫掠。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世界殖民史上都罕见。 1894年,满清甲午战败,日本仅通过《马关条约》就索要了2亿两白银赔款,随后又索要了3000万两“赎辽费”。日本战时缴获和抢走都大批物资,估值约7000万两白银。 仅甲午一战,日本就从中国掠夺了3亿两白银,扣除战争耗费,日本净赚2.4亿两白银,相当于战前日本政府四年财政收入。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曾坦言:“日本工业革命的血脉里,流淌着中国的白银。” 梁启超更是痛心疾首:“吾国四万万人,每人负担一两赎罪银,赎的不是辽土,乃是国魂。”中国近代化进程因此而严重受挫,洋务运动成果毁于一旦。 这笔巨额财富成为了日本近代化的“第一桶金”,化作了京都大学的砖瓦、八幡制铁所的熔炉、三菱造船厂的龙门吊,完美印证了马克思的断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日本对贵金属的掠夺堪称现代史上最系统的殖民掠夺之一。据统计,日本侵华期间累计掠夺中国黄金约2.1万吨,仅南京大屠杀期间就劫走了6000吨。掠夺白银超2万吨,银元2.5亿块,钻石约500吨,珠宝玉器更是无法统计。 其实,日本掠夺的不仅是贵金属,而是中国几千年积累的财富与尊严,是无数中国家庭的破碎与苦难。这些数字不只是历史,更是难以愈合的伤疤。 在日本的“大陆政策”蓝图里,东北被标记为“大陆宝库”。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地区成为日本主要掠夺目标,仅抚顺煤矿就被掠夺超2亿吨煤炭,全国煤炭掠夺总量更是达到了6.4亿-10亿吨。 为了最大限度压榨资源,日本采用破坏性极大的“残柱式开采法”,导致矿井频繁坍塌。矿工平均每日工作超16小时,每十几天就发生一次矿难,以至于抚顺矿工万人坑埋葬的遗骸数量超30万具。 侵华期间,日本从中国强征粮食约8亿吨,其中3亿吨运回日本,5亿吨供应侵华日军及伪军。这种掠夺直接导致了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超300万人饿死。可以说,日本对农业的掠夺与破坏,让中华民族陷入了深深的生存危机。 日本学者藤田敏雄在《战争与文化掠夺》中承认:“军方设有‘金百合部队’,学者组成‘学术探险团’,形成国家级的文物劫掠体系。”南京六朝墓、杭州良渚遗址等都遭到了“学术探险团”的盗掘。渤海国遗址被持续盗挖五年,数万件文物被运到日本。 商代“猛虎食人卣”成为京都泉屋博物馆镇馆之宝,唐代天龙山石窟菩萨像被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西魏《菩萨处胎经》在京都知恩院成为“日本国宝”……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劫走文物1879箱,约360万件,仅战后日本官方承认的数据就达200万件,分散于日本各大博物馆。通过博物馆的神圣化展示,日本竟然将自己塑造成了文明守护者。 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记录,日军劫掠中国图书超300万册,占当时中国图书馆藏书总量的60%。南京地区损失尤为惨重,中央图书馆战后仅存3万册,国学图书馆损失16万余册。 1932年1月29日,日军还曾故意轰炸上海闸北的商务印书馆及附属东方图书馆,导致5万册善本古籍被焚毁,其中就包括宋版《四部丛刊》等孤本。目的就是摧毁中国文化和精神根基。这就是最彻底的征服,让被征服者忘记自己是谁,从哪来。 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迫于各方压力,对日索赔未获实质性推进。日本则依靠从中国掠夺的天量财富迅速复苏,而中国却不得不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文物追索方面,战后中国仅追回极小部分文物,为啥?一是证据门槛过高,需要提供每件文物的详细记录。二是美国政策转向,1948年后开始扶持日本,反对以文物赔偿受害国。三是日本隐匿罪证,战败之前销毁了掠夺档案。 总的来看,日本侵华掠夺的财富,折合成现值约合22万-25万亿美元,文物之殇更是撕裂了中华文明脉络。战后,日本的滔天罪行不仅没有得到清算,甚至连承认和道歉都没有。
日本曾四次侵略中国,每一次都是冲着亡国灭种来的!日本人很奇怪这样一件事情,明明
【141评论】【150点赞】
搬砖侠
对待鬼子,必须要像汉唐打击匈奴那样主动出击,才能彻底解决鬼子这个千年老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