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在一个大娘家里喝粥,这时,班长发现不对劲,大娘的女儿不在,便连忙追问:“不对呀,大娘,您女儿呢?” 方兰婷,1889年生在临沂月庄,打小就是个穷苦人家的闺女。那时候的日子,是真苦,地主家吃白面馒头,穷人家能有点糠咽菜就不错了。可方兰婷这人,天生就不是个认命的主儿,骨子里有股劲儿。 二十岁那年,她嫁给了周振仓。两口子都是实在人,指望着靠两双手动弹,能过上好日子。可老天爷不开眼,连着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周振仓一咬牙,决定去闯关东。那个年代,男人下这么大决心,女人能做的,就是在家里守着,盼着。 这一盼,就是好几年。周振仓在东北靠卖苦力,总算攒了点钱,可没等他把日子过安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了。他带着钱往家赶,路上碰到了一个叫郭云舫的共产党员。俩人在火车上聊了一路,郭云舫跟他讲革命,讲穷人怎么才能翻身。周振仓听得热血沸腾,心里头那颗种子,算是埋下了。 回到家,他把这些新鲜嗑儿说给方兰婷听。没想到,方兰婷听完,眼睛比他还亮:“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穷人不受欺负了,咱这条命搭进去也值!”就这么着,他俩的家,在1933年成了党的地下联络点。 方兰婷胆大心细,送情报的花样多得很。她把小纸条卷起来,塞进自己又黑又密的发髻里,外面用布一包,谁也看不出来。提着菜篮子去赶集,跟接头的同志假装讨价还价,挠个头的功夫,情报就递过去了。 丈夫没了,方兰婷成了寡妇,还怀着孕,拖着两个女儿。可她没倒下,咬着牙把丈夫没干完的活儿接了过来。 1940年的冬天,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和封锁,别说粮食,连盐都运不进来。驻扎在方兰婷家的八路军战士,彻底断了粮。树皮、草根能吃的都吃了,战士们饿得一个个脸色蜡黄,白天却还要拖着虚弱的身体去跟敌人拼命。 方兰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最后只剩下丈夫当年从东北带回来的一个金戒指,那是她唯一的念想。她狠了狠心,把戒指也拿出去换了米,可那么点米,哪够这么多人吃几天。 眼瞅着战士们连站起来的力气都要没了,方兰婷做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 那天下午,她对小女儿庆兰说:“走,娘带你上山挖野菜。”可山上哪还有野菜。她领着女儿,绕到了村里一户大户人家的门口。那户人家没儿子,早就放出话来,谁家有孩子愿意过继,就给一笔粮食。 方兰婷的心,像被刀子剜一样疼。她抱着女儿,一遍遍地亲,眼泪掉在孩子冰冷的小脸上:“庆兰,你过去要听话,要吃饱饭……娘以后……一定来接你。” 她不敢回头,几乎是跑着回了家,怀里紧紧抱着那换来的半袋小米。那不是粮食,那是她从自己身上割下来的一块肉。 晚上,她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淘米、生火、熬粥。当小米的香气飘满整个屋子的时候,战士们都活了过来。可他们不知道,这香气背后,是一个母亲最沉痛的割舍。 所以,当班长问出“您女儿呢?”这句话时,方兰婷再也撑不住了,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孩子……孩子我送人了……换了这袋米,给你们熬粥喝……” “轰”的一声,屋里所有战士的脑子都炸了。他们看着碗里的小米粥,那哪里是粥,分明是一个母亲的心头血。班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紧接着,满屋子的战士,这些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汗的硬汉,齐刷刷地跪了一地,哭声和着窗外的风声,撕心裂肺。 这事儿连夜就报到了上级那里。部队首长听完,一拳砸在桌子上,眼眶通红:“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是为了让天下的母亲不再卖儿卖女!无论如何,要把孩子给大娘找回来!” 东拼西凑,部队硬是挤出了粮食和钱,派人到那户人家,把庆兰又要了回来。当孩子再次扑进方兰婷怀里的时候,这个坚强了一辈子的女人,哭得像个孩子。 故事到这里,好像圆满了。但细想,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千千万万像方兰婷一样的“红嫂”。她们没什么文化,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们知道,八路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她们就把这支队伍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里最后一口粮、身上最后一件棉衣,甚至自己的亲骨肉,都掏了出来。 方兰婷后来一直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还立了三等功。她的一生,就是那一代沂蒙女性的缩影。她们默默无闻,却用自己的坚韧和牺牲,撑起了中国革命的半边天。
1940年,八路军在一个大娘家里喝粥,这时,班长发现不对劲,大娘的女儿不在,便连
历史脑洞
2025-08-30 12:31: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