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赖账?”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独子鸠山纪一郎公开发文,劝阻自己父亲不要来我国参与九三大阅兵! 一场父子间的公开对峙,在日本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故事的主角,一位是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他正准备动身去中国,参加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另一位,则是他48岁的长子,鸠山纪一郎。 这事儿炸了锅。但引爆舆论的不是外人,正是这位儿子。他直接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公开喊话,劝自己的父亲别去中国。这究竟是一场家庭内部的政见分歧,还是另有隐情?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这场风波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当今日本社会内部,关于历史、国家安全和未来走向的巨大裂痕。 鸠山纪一郎的公开喊话,与其说是一次劝说,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他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甚至被一些人形容为“无耻”:日本当然要汲取历史教训,但重点是要搞好以威慑为核心的战略准备,避免战争重演。所以,他认为父亲没必要去参加中国的活动。 这套说辞,在日本右翼那里简直是标准模板——用“和平”的包装,来推销军事扩张的内核。这场切割秀的目标再明确不过。他的父亲鸠山由纪夫,是出了名的正视历史派,不仅在任时为侵略行为多次道歉,还是唯一公开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前首相。 而儿子呢?他加入了持右翼立场的“国民民主党”,政治纲领就是强化军事威慑、对抗中国。 很显然,在鸠山纪一郎看来,父亲那套“亲华反美”的政治形象,已经成了他个人发展的沉重包袱。他需要用一种最激烈、最叛逆的方式,与家族的政治遗产一刀两断,从而在右翼选民中快速打响自己的品牌,吸引足够的眼球。 要看懂这出戏,光盯着儿子的小算盘还不够,得把镜头拉远,看看他们家乃至整个日本政坛几代人的恩怨情仇。 鸠山家族内部的路线分裂,其实是日本战后派阀政治斗争基因的延续。这一切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他的祖父鸠山一郎,当年被自己的部下吉田茂背叛,由此开启了日本政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派阀对立。 这个复杂的政治网络盘根错节,鸠山家和吉田家就像两条主线,衍生出了岸信介、安倍晋三、田中角荣、麻生太郎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金钱、利益、背叛,始终是这场漫长斗争的关键词。 如今鸠山纪一郎选择公开反对父亲,就像是一种新时代的“脱藩”,背离家族传统,投靠当下更具民粹吸引力的意识形态,这本身就是派阀斗争在新环境下的变种。 曾几何时,“对华友好”是鸠山家族引以为傲的政治资产。从祖父那辈算起,他们家连续三代都对中国保持着友好姿态。但现在,这份资产似乎变成了负债。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华态度的转变和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他父亲鸠山由纪夫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训。2009年,他领导的民主党大获全胜,本人也当上了首相。执政期间,他试图挑战日美同盟的固有框架,要求美军撤离普天间基地,结果不到一年,就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丑闻中黯然下台。这条和解之路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父亲的“失败”,儿子看在眼里。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下日本的政治风向:任何对华友好的姿态都可能被视为软弱,而加强军事准备的强硬言论,则被解读为唯一的出路。 社会上甚至有声音指责,大量中国游客的消费,都成了日本发展军事的资金。这种充满敌意的氛围,恰恰是鸠山纪一郎政治投机的沃土。 所以这场父子之争,根本不是个人恩怨,它是一个国家在十字路口的缩影。父亲鸠山由纪夫,代表着一条通往和解的艰难道路,尽管布满荆棘。而儿子鸠山纪一郎,则选择了另一条迎合民族主义、看似更讨巧的对抗之路。 这场发生在一个政治家族内部的路线斗争,最终将由整个日本社会来回答。这个国家将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又将走向怎样的未来?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对父子背道而驰的身影里。
日本前首相参加9.3阅兵不容乐观!可能重蹈历史覆辙!就在中国宣布日本前首相鸠山
【16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