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给战友王悦发扫墓,负责管理的张园长告诉他:“王悦发同志牺牲29年,一个来扫墓的家人都没有,真可怜!”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夏天,麻栗坡烈士陵园里蝉鸣聒噪,阳光把墓碑晒得发烫。 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蹲在战友王悦发的墓前,用袖子擦掉墓碑上的浮灰。 陵园管理处张园长站在一旁叹气:"王悦发同志牺牲29年,一个来扫墓的家人都没有,真可怜!" 听闻此话,韩维民心中为之一颤,看着眼前的墓碑,视线逐渐模糊,突然想到曾经爱笑的小战士的模样。 1983年新兵入伍时,东北农村来的王悦发被分到工兵一连,两颗小虎牙在晒得黝黑的脸上特别显眼。 他总爱带着个蓝布面笔记本,熄灯后打着手电筒写信,信纸皱巴巴的沾着汗渍。 有次夜训休息,他蹲在猫耳洞外头算账,嘴里念叨着母亲腰疼吃药贵。 每月发津贴时他自己只留一点,剩下的全都寄回吉林舒兰。 奈何老山前线的雨季来得又急又猛,战壕里能漫到腰的泥浆裹着血水。 工兵的任务永远在最前头,用探雷针一寸寸犁开死亡,给后续部队开道。 1984年,渡河架桥任务,坐标点离敌军机枪阵地就七百八十米。 晨雾还没散尽,对岸的曳光弹宛如一张织成的火网。 王悦发带着爆破组往河里冲时,炮弹尖啸声撕开空气,气浪把他掀起来又摔进浅滩。 战友们摸黑在淤泥里扒拉,只找到半截缠着炸烂的武装带的躯干。 后来,韩维民跑过三次吉林舒兰,在庆丰乡打听到王家的老屋早塌了。 村里老人说王母去世前天天坐在门槛上等邮差,临终还攥着没拆封的阵亡通知书。 民政局档案显示,王悦发的烈士抚恤金没人领取,银行账户里积攒的4800元成了永远没人碰的遗产。 麻栗坡陵园937座墓碑里,像这样无人祭扫的烈士墓有142座。 陵园管理处登记簿上,三分之一的烈士家属联系方式栏空白。 2019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普查发现,全国类似情况的烈士墓超过3万座,多数是农村籍烈士。 他们牺牲时太年轻,没留下子嗣,老家亲人或病故或搬迁,渐渐断了联系。 战争过去三十多年,边境线上的雷场早变成树林,猫耳洞成了游客打卡点。 但那些永远停在二十岁的生命,不该被雨水冲刷成档案里的数字。 这些年有志愿者发起"寻找烈士亲人"行动,靠一枚纽扣、半张照片的线索天南海北地找。 在云南文山,中学生定期来给无名烈士墓描红,广西龙州的老兵们凑钱给孤坟立新碑。 信息来源: 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央视新闻《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两周年特别报道》 云南网《麻栗坡烈士陵园为142名烈士寻亲》 中国军网《老山作战工兵部队战例汇编》
老山前线,三名甘肃籍的战士留一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几十年后,老兵马仲海拿着烈士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