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征召朱婷的后果!中国女排不敌法国,一场比赛创造两大耻辱。 8月31日的曼

云云聊聊娱 2025-09-01 15:56:54

不征召朱婷的后果!中国女排不敌法国,一场比赛创造两大耻辱。 8月31日的曼谷,空气里都透着一股不寻常。当中国女排以1-3倒在法国队面前时,这不仅仅是一场输球。 这是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我们积压已久的问题。赛前,谁不觉得这是场稳赢的局?毕竟我们世界排名第五,对手才第十四,而且就在不久前的奥运会和世联赛上,我们都是干脆利落地3-0拿下。 可结果呢?创造了历史,一种耻辱的历史——首次在国际大赛输给法国,首次无缘世锦赛八强。这记耳光,扇得又响又亮。 场上的表现简直可以用“休克”来形容。我们的进攻体系几乎瘫痪,尤其是主攻和接应这两个点,火力严重不足。 看看数据吧,法国队的核心马丁一人就砍下28分,这几乎等于我们整条主攻线的得分总和(29分)。更别提那低到28.6%的进攻成功率,还有二传和攻手之间多达19次的失配,这球还怎么打? 战术上也是一潭死水。主教练赵勇似乎就认准了四号位强攻这一条路,可对面法国队的二传希尔维斯却玩出了花,背飞、后排进攻,把三个边攻手全都激活了。 最让人泄气的是第二局,明明20-16领先,大好局面硬生生被人家翻盘。这暴露的已经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心理上的脆弱和经验的匮乏。那些在小组赛生龙活虎的年轻小将,吴梦洁和庄宇珊,一到淘汰赛的重压之下,集体没了声音。 全队上下,可能也只有副攻王媛媛和自由人王梦洁的表现还算稳健,没成为被批评的焦点。但排球是集体项目,一两个人的稳定根本撑不起整场比赛。 于是,一个所有人都绕不开的名字被反复提起:朱婷。大家都在问,为什么不征召朱婷?这根本不是一个“如果她在会怎样”的假设题,而是一个关于决策的原则问题。 就在三个月前的欧冠决赛,她打出了58%的进攻成功率,状态正在巅峰。去年巴黎奥运会对阵法国时,她除了40%的进攻效率,更有高达77%的一传完美率和92%的防守起球率。 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个能攻能守、能稳定军心的绝对核心。场上缺的就是这么一个能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领袖。 当李盈莹带伤苦撑,年轻攻手心态失衡时,我们才painfully意识到,一个精神领袖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外界关于排协和朱婷之间矛盾的猜测,甚至“饭圈”因素的讨论,都指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的决策过程是不是出了问题?这种不透明,比少一个世界级主攻更伤士气。 这场失利,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我们人才体系的结构性困境。法国队为什么能爆冷?看看她们的阵容,半数球员都在水平更高的意甲联赛效力,常年接受高强度对抗的洗礼。 反观我们,除了朱婷等寥寥数人,绝大多数球员都待在国内联赛这个“舒适区”里。 我们的联赛强度不够,对抗性不足,就像一个温室。球员们在联赛里数据亮眼,可一旦被扔到国际大赛的残酷绞肉机里,就完全无法适应那种节奏和针对性布防。 当主力张常宁缺阵,顶上来的替补接应郑裕新全场只得到4分时,我们板凳深度的警报也彻底拉响了。这已经不是某个位置缺人,而是整个后备力量的厚度出了问题。 曼谷的这场溃败,是一记三重警钟。它敲响的是战术执行的僵化,是管理决策的失焦,更是人才体系的结构性滞后。这不该是末日,而应该是一次彻底改革的催化剂。 中国女排的复兴,光靠呼唤“女排精神”是不够的,它需要的是刮骨疗毒的勇气,是对选拔机制、联赛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深刻的重塑。

0 阅读:0
云云聊聊娱

云云聊聊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