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真要联手搞大事?北约发出警告:台海开战普京可能抄后路! 近日,北约秘书长吕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罕见直言,中国若在台海采取军事行动,莫斯科可能在欧洲“抄后路”,这番话迅速引发国际关注。 如果说过去的冷战是“东西对峙”,那么现在的局面更像是“多线消耗”,一旦某个火点被点燃,其他区域可能随之连锁反应。 过去三十年,美国习惯于在绝对优势下进行单线作战,而今天的局面已经截然不同。 现在美国面临的是三重战略压力:在欧洲要应对乌克兰危机和对俄罗斯的遏制;在中东需应对伊朗及其代理人势力的袭扰;在亚太则要面对台海和南海的紧张局势。 北约内部已经面临多重压力:既要防备俄罗斯的东向威胁,又要关注中国在亚太的战略影响,还不得不兼顾中东及其他地缘热点。兵力、财政和政治协调早已捉襟见肘。 中俄之间虽然并非正式军事同盟,但其“非对称合作”模式却让西方国家头疼不已。 两国无需完全一致的战略目标,仅需分别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制造压力,便足以让美国陷入“分身乏术”的困境。 目前,中国产零部件在俄罗斯军工产品中的比重日渐增加。中国通过贸易和工业零部件支持,为俄罗斯维持战场运转提供了重要助力。 反过来,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和部分军事技术,也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这种合作的危险之处在于其灵活性和有效性:无需正式盟约,却能达到实际的战略牵制效果,堪称“战略上互相搭台,战术上各唱各戏”。 自2023年起,解放军在台海区域的军事活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往的“巡航即走”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实战化演练。 演练内容涵盖无人机持续侦察、海上封锁科目,以及联合登陆作战的精细推演。这些动作都在为潜在实战构建完善的作战体系,这一点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吕特的强硬立场转变令人玩味。 在担任荷兰首相期间,他曾被视为“欧盟温和派”,主张与中国保持务实合作。 他当时积极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公开欢迎中国企业投资鹿特丹港与史基浦机场。 如今吕特的立场转变并非基于对事实的新认知,而更像是源于职务角色的不同 当他代表荷兰时,要强调国家利益;而当他代表北约时,则必须强调危机管理和潜在威胁。 将台海危机与中俄联动挂钩,可能是为北约内部扩军计划寻找正当性。 此次北约峰会的核心议题之一,正是要求成员国将军费支出提升至GDP的5%——这一比例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吕特极力渲染中俄联动的威胁,但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 中俄两国虽互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但并非军事同盟。 今年6月普京访华期间,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以经贸与科技为主,并未包含任何军事互助条款。 中国外交部一再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俄方表态亦十分克制,克里姆林宫与外交部多次声明,俄罗斯不会在台海危机中军事介入。 甚至连梅德韦杰夫都公开讽刺吕特的言论“荒唐至极”。 北约与其渲染所谓“中俄威胁”,不如反思自身持续东扩对全球安全造成的破坏,停止以冷战思维看待国际关系,为维护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和平做出切实努力。 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不是任何外部势力能够阻挡的。 任何夸大“中俄联动”威胁的言论,都是别有用心的战略欺骗,社会应当擦亮眼睛,认清事实。 参考资料:中俄真要共同干大事?北约发出警告:台海开战普京可能突袭后方!——搜狐网
普京今天说了句大实话,听得我浑身一激灵。他说,俄罗斯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是谁在背
【36评论】【10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