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最被低估的皇帝:本能阻止王莽篡位,却被人骂成昏君 公元 8 年 12 月,王莽从姑母王政君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登上皇位建立新朝,西汉这个统治长达 210 年的王朝宣告落幕。可实际上,西汉末年曾有一位皇帝,本有机会阻止王莽,实现王朝中兴,却最终未能达成,还被严重低估,甚至被后世骂成昏君,他就是西汉倒数第二位皇帝 —— 汉哀帝刘欣。 公元前 23 年,刘康去世,年幼的刘欣继承了定陶王爵位。彼时西汉正深陷统治危机,在位的汉成帝没有子嗣。公元前 9 年,汉成帝为确定继承人,亲自对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进行面试。 最终,“成帝以中山王不材,又兄弟,不得相入庙”,而 “外家王氏与赵昭仪皆欲用哀帝为太子”,刘欣成功成为皇太子。公元前 7 年,汉成帝病逝,年仅 19 岁的刘欣登上皇位。别看汉哀帝年轻,可他早就洞察到西汉的危机所在。 早在封国时,汉哀帝就意识到西汉社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朝廷内皇权旁落,外戚王氏专权,刘氏江山岌岌可危。所以他清楚,外戚王氏是他最大的阻碍。汉成帝灵柩还在宫中,汉哀帝就加封自己的亲戚傅氏、丁氏为官,目的明确,就是 “封拜丁、傅,夺王氏权”。 期间,汉哀帝打出 “以孝治天下” 的旗号,给自己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上尊号。在一次宫廷宴席上,因席位问题,傅太后与王莽发生激烈争论,汉哀帝果断免去王莽大司马的职务,之后又对其他王氏外戚成员进行打击,“根及况父商所荐举为官者,皆罢”,凡是王家推荐的官员一律免职。汉哀帝即位之初,凭借灵活手段将外戚王氏赶出朝廷,展现出一定统治才能,暂时缓解了西汉的统治危机。 扫平皇权障碍后,汉哀帝任命师丹为大司马,推行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改革 —— 限田限奴。这项改革极具必要性,后来的王莽、刘秀都曾推行类似政策。但汉哀帝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改革最终未能完成。不过,汉哀帝在位期间并非毫无作为,他优待大臣,对奉公守法、政绩突出的官员破格提拔,对贪赃枉法的权贵也会严惩。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哀帝初立,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然而,汉哀帝在后世却被骂作昏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与董贤的 “断袖之癖”。实际上,汉哀帝想推行改革、实现中兴,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疾病,身体状况极差。公元前 1 年,年仅 25 岁的汉哀帝病逝,外戚王氏立刻死灰复燃,西汉也由此走上灭亡之路。 汉哀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昏君,他有抱负、有想法,也采取了行动来挽救西汉的统治危机。但无奈身体患病,又面临强大的阻力,最终未能改变西汉的命运,还落得个被后世误解的结局 。
西汉最被低估的皇帝:本能阻止王莽篡位,却被人骂成昏君 公元8年12月
历史少年派
2025-09-02 09:33:02
0
阅读:81
拒绝融化的冰
古代开国帝王,没一个正常人,要么流氓泼皮,要么是冷血凶残的武夫,因为无道德底线,可以碾压其他人性尚存的对手,不要看光鲜的外表,掩盖的都是不堪入目的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