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抑的生命力,会以更极端的方式回归

新晴说生活 2025-09-02 15:15:54
拉康说,被压抑的“物”并不会真正消失,而是会以更扭曲、更暴力的方式回归。它无法被语言完全捕捉,只能通过破坏性方式显现,是一种混合痛苦与狂喜的过载体验,超越了日常语言的描述。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有毒的原生家庭环境中,比如经常遭受父母的言语攻击、情感忽视,或者被迫认同扭曲的家庭价值观,个体的主体性、价值和存在感会被系统性绞杀,逐渐发展出自毁倾向。 😔所谓的自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自伤。拖延症、熬夜、测试式恋爱、自我贬低成瘾、灾难化想象、咖啡因依赖、虚拟世界沉溺……所有这些为了抵抗外界压力而造成的自我纵容,本质上都是自毁。 自毁让人上瘾,因为它制造剧烈的生理和心理刺激,戳破了社会化的虚构自我,让人短暂感受到“我还活着”。自毁内化了大他者的惩罚功能,甚至主动寻求痛苦:“我先惩罚自己,别人就无权惩罚我了。”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有个比喻很适用于我们这些自毁者:她此刻像一只小动物在畋猎中被树枝拉住,逃杀中终于可以松懈,有个借口不再求生,大彻大悟,大悲大喜。某种意义上,自毁才是“上进”,主体通过摧毁自己在社会评价体系中的价值,宣告“你们再也无法定义我”。 ❗但拉康会指出这种“上进”的致命缺陷:自毁仍依赖大他者的凝视——“我就是要让你们看到我的毁灭”——它无法创造新符号秩序,只是旧秩序的倒影。 ❤️该如何走出自毁 走出自毁的关键在于重新认识自己,重建自我认知和价值体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路径: 🌸1.找到真正的欲望并立即行动:拉康认为,大部分人机械度日,等待“某天”开始实践理想,但这种等待往往导致时间的流逝和欲望的背叛。找到自己真正的欲望并立即开始行动,是走出自毁的关键。个体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并且勇敢地付诸行动,而不是在等待中消耗自己的生命。 🌸2. 重建自我认知与价值体系:要走出自毁,个体还需要重建自我认知和价值体系。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个体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建立一种独立自主的自我认知。同时,还需要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培养自己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避免再次陷入自毁的循环。 🌸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毁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深入探索原生家庭的影响,找到自毁行为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0 阅读:0